来源:东林寺文宣部 江西庐山东林寺 时间:2023-02-02
大师生平
印祖这首赞颂,全面概括了北宋高僧、被尊为“钱塘白莲社主”的省常大师高山仰止的一生。
省常大师(公元959—1020年),又称昭庆圆净法师。俗姓颜,字造微,浙江钱塘人,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大师天资聪慧,七岁便由家亲送往寺院中礼师剃度出家,时为北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其后经历了十年的沙弥生活,到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七岁时,发大菩提心,于诸大德戒师处求受三坛具足大戒,其后精进修持,戒行谨严。用心研学《大乘起信论》等诸论著,并精通天台止观法门,在佛教理论上颇有深入,于净土法门时有探究,非常仰慕东晋庐山慧远大师集众结社念佛的风范。
宋代三百年间,净土法门传播十分普及,净土信仰深入民间,当时以吴越国为中心的南方地区,兴起仿效慧远大师结莲社念佛的风潮。朝野内外,上至公卿贵绅,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参与。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师住浙江杭州西湖昭庆寺,结白莲社,专修净业,后易名净行社,盖取《华严经·净行品》之意。净行社中不乏相国向敏中、宰相王旦一类的宰辅大臣,亦有冯伉、王禹偁之类的名士,“朝贤高其谊,海内借其名。由是宰衡、名卿、邦伯、牧长又闻公之风而悦之”。其中,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旦为社首。《佛祖统记》载:“杭州西湖昭庆寺沙门省常,刺血书华严净行品,结社修西方净业。宰相王旦为之首,参政苏易简百三十二人,一时士夫皆称净行社弟子,比丘预者千众人,谓庐山莲社莫如此日之盛。”孤山智圆法师在《赠白莲社主圆净大师》一诗中言:
社客尽卿相,早堂云树间。
景分庐岳秀,人类远公闲。
夜定开明月,秋吟对暮山。
唯应谢康乐,时得扣松关。
这些名重一时的英才巨儒或寻幽而问道,或睹相而知真,或考经而得意,均自称“净行社弟子”。
其时,倡导以深信、切愿、净行三者合一,最初启建莲社集众念佛求生净土者,以省常大师为第一人。
“近世宗师,公心无党者率用此法诲诱其徒。由是在处立殿造像、结社建会,无豪财、无少长莫不归诚净土。若观想若持名,若礼诵若斋戒,至有见光华睹相好、生身流于舍利、垂终感于善相者,不可胜数。净业之盛,往古无以加焉。”不独净土宗,其他诸宗大德也都纷纷加入结社念佛行列。
自此,净土教法成为佛教诸宗中一个重要的法门,各宗派行者学人共同信仰的中心,这与省常大师为首的宋时诸多大德结社念佛、普遍地宣扬净土教理有直接关联。
在昭庆寺期间,大师以栴檀木刻阿弥陀佛像。佛像刻成而焚香发誓愿云:“我与一千大众,八十比丘,始从今日,发菩提心,穷未来际,行菩萨行,愿尽此报身,以生安养国。”翰林苏易简作文写道:“予当布发以承其足,剜身以请其法。”可见,大师道隆德盛,感格人心之力甚大。
省常大师认为,《华严经·净行品》是成佛之机要,故刺血书之。其后以严持戒律和无碍辩才自行化他,数十年如一日。
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大师于钱塘西湖昭庆本寺上方草堂端坐念佛,有顷,厉声唱:“佛来了!”随之而化。当时在场的信众见到地面呈黄金色,良久方退。世寿六十二岁,僧腊四十有四。
当年二月三日,师之弟子辈在哽咽号泣中将大师的全身遗骸埋葬于鸟窠禅师之侧,并请孤山智圆法师撰写碑文记其行状。世称钱塘白莲社主,又号昭庆圆净法师。
语云“睎骥之马,亦骥之乘”。省常大师并无著述问世,生平事迹记载更是少之又少,但其“理行谨严,修心贞素”,故而能在听闻慧远大师遗风时见贤思齐、心怀喜悦,结社念佛,毕生不辍,成为继永明延寿大师之后弘传净土教法最为得力者之一,列为莲宗七祖诚名至实归。
净土思想
省常大师的净土思想无从详考。大师在念佛实践中,注重引进《华严经·净行品》来规范、净化念佛人的身心言动。以《净行品》为结社念佛之理论依据之一,这是大师综合观察当时教内外风气,吸收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特点,而做出的创举。自古及今,无数学人乃至佛教研究者,无不对经中之王的《华严经》崇敬至极。而末后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乃《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是以此中也可以看出省常大师在弘法利生时,所体现出既契理又契机的融通妙智。结社念佛以“净行社”为名,一可广纳其它法门的学者共修净业,使净土法门普及更广;二可使净土教理更为充实,并让净土思想成为大乘佛教所共有。此外就净土法门的教理而言,信、愿、行三者,对于修净土者缺一不可,但当时的净土学人于三者中的“行门”并不注重,是以发起组织专修净土的团体,注重实行。
大师此举使行人净业成就更加上一份保证,将集众念佛的莲社易名为净行社更显用心良苦。
今值省常大师往生纪念日,愿诸净业弟子不负大师垂范之恩,身体力行,往生极乐莲邦,得佛无量光寿。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