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闽全国政协委员风采】全国政协委员本性:聚焦佛教健康传承积极建言献策

来源:福建政协  时间:2023-03-05

2023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在过去的一年中,住闽全国政协委员牢记嘱托,不辱使命,以饱满的为民情怀履职不怠,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建言献策,书写了一份份令人民满意的履职答卷。我们将陆续推送“住闽全国政协委员风采”,聚焦委员的使命担当,展现他们的履职风采。

(记者 许国玺 林诺疑)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重视爱国爱教力量建设,使宗教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4日,全国政协委员本性法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作为一个佛教界人士,要自觉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把自己的宗教事务办好,要为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服务,要引导宗教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作贡献。本次履职,希望致力推动构建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理论体系,促进佛教健康传承,为民尽责架起两岸融合桥梁,献言献策讲好中国佛教故事。

【住闽全国政协委员风采】全国政协委员本性:聚焦佛教健康传承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本性

        记者:从履职工作出发,在围绕中心大局,应该如何有效推进佛教中国化?

       本性法师:“从1985年到福建工作起,习近平同志就与福建统战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202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推进宗教中国化的福建实践”。这些,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在福建全省掀起“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之际,我们佛教界,不能坐等不动,不可“躺平”。为此,福建佛教界也积极投身于助力中国佛教界构建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思想理论系统的工作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聚焦新时代,全力推进佛教中国化的福建实践,全力推进佛教中国化系统的构建,应是当前及一段时期我国佛教界的核心任务。这系统包括:思想系统、理论系统、教育系统、文化系统、组织系统、管理系统、制度系统、对外交往系统,尤其政教关系系统等。关于如何构建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应该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引导下深化推进;并借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以及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并且,需要结合参考世界的世情,中国的国情,社会的社情,佛教的教情。同时,不忘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有效发挥三支队伍的智慧力量,发挥佛教界人士的主体作用。形成专门的调研、专业的研究、基地的实验、科学的总结、实践的检验。然后,有序的推广。这个系统的构建,将从思想上、根源上、方向上,系统地落实新时代的佛教中国化;推进全面从严治教;推进佛教的健康传承;推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事业的行深致穏,行稳致远,回答时代之问。
        记者:在持续推进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上,福建佛教是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主动相适应,如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融合的?有何具体举措吗?

本性法师:目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民族复兴,更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虽然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乡村振兴事业,还是任重道远。福建佛教界应引导推动宗教界以慈善为抓手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佛教的核心精神就是慈悲、度众,而慈悲、度众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慈善”活动,如助学、助残、救灾、治病、修桥、铺路等。而且,慈善行为,一直都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被称为“修福报”“种福田”。这也是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走人间佛教道路的应有内涵。

我出生自宁德市霞浦县乡村,我们都知道,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就任宁德地委书记,就带领宁德人民向贫困宣战,坚持摆脱宁德的乡村贫困。因此,我们要加强乡村振兴事业在宗教界的宣传,尤其要加强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为摆脱乡村贫困所进行的奋斗与实践、思想与精神。我认为,宗教界要大力传承与弘扬慈善精神并为宗教慈善赋予更多内涵。捐款捐物外,如帮助做好乡村自然生态、乡村卫生环境;帮助做好尊亲睦邻、尊老护幼,这些都是宗教慈善。希望建议有关部门或省级以上宗教团体,应制度化地为先进的宗教慈善单位或个人,颁布年度“宗教慈善奖”。鼓励有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设立慈善类基金会,规范化开展慈善活动,制度化对慈善组织进行管理。参照有关规定,对向宗教慈善单位捐赠慈善款项的爱心人士或单位,给予享受一定减免税收的待遇(即所捐善款可抵一定的税款)。

坚定佛教中国化,深入理解佛教精神,用佛教慈悲、度众的思想,助渡中华之众,助振华夏之兴。

记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佛协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佛界有何优势能够促进两岸融合?

本性法师:闽台佛教,同根同源,法乳一脉,加上地缘相近,语言相通,一直以来,闽台佛教,法脉学脉戒脉联系密切,法缘法谊法情深厚交融。因此,闽台佛教,应探源过去,交流现在,合作未来。如,为台湾佛教界探源朝拜福建祖庭寺院与感受福建祖庭文化,提供更多便利;突出福建佛教僧伽培养教育的传统特点与优势,加强闽台僧伽培养教育交流;以文化、艺术、旅游、互联网等年轻人兴趣的因缘为纽带,强化闽台佛教青年的互动;加强闽台佛教界就中国佛教史进行更多形式的探讨与交流,助力台湾佛教界进一步消除台湾社会与佛教中的某些殖民化或者说“皇民化”因素;闽台佛教界互相取长补短,尝试合作共推汉传佛教走向世界;闽台佛教界要共同总结弘扬闽台佛教界老一辈高僧大德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总结弘扬他们坚守佛教中国化传统的爱教情怀,就如星云法师常说:“我是一个中国和尚”,以此垂范两岸佛门。
       记者:新时代,佛教应该如何发展传承?

本性法师:佛教的发展与传承关键在于人。目前,我们需要努力培养新时代的佛教事业优秀接班人。

近10年来,世界佛教信众数量增加,但僧人数量减少,中国也是如此。培养优秀僧才,是健康传承中国佛教的需要。福建为佛教大省,本人为院长的福建佛学院,以“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三大准则与“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四大标准,努力为佛教的健康传承与走向世界培养僧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祖国的完全统一培养僧才。福建佛教历来有外向传承发展的传统,也因此,东南亚佛教,多源于福建。对东亚佛教,也渊源深厚。传承接续福建佛教的这种走出去的传统,很重要,因此,培养对外交往佛教优秀僧才,对福建佛教界而言,亦显迫切。

记者:如今,中国汉传佛教的新时代新机遇又在何方?那么福建作为著名侨乡,是如何助力中国佛教面向世界的?

本性法师:中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之一便是对外交往。福建佛教更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历史以来,福建佛教跨山渡海,走向东亚、东南亚、南亚,交流、建寺、学习、弘法,为今天的福建佛教、中国佛教的对外交往,留下珍贵的丰富遗产。我希望中国佛教于新时代有新作为,有新担当,加快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性格、中国气派,服务中外的文明互鉴;服务国之睦邻友好;服务海上新丝路的构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推进;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甚至,助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我相信,这也是中国佛教于新时代传承发展的历史性新机遇新使命。为此,吾于美国创立汉传佛教国际文教中心,致力“东西方文明对话”,于泰国创立大乘佛教研究中心,致力“南北传佛教交流”。几乎于福建政协的每年两会上,所提提案中,至少有一条是有关于此的。近年来,我也应邀于欧美、亚洲等,巡讲中华禅学讲座30多场。一些拙著,以英语、韩语等在印度、斯里兰卡、韩国等出版发行。

我知道,我只是一介福德学能都浅的僧人,但蒙国家培养信任寄望,而今有幸光荣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我很感恩,我很珍惜这些履职的机会。作为僧人,我自然关注世界和平、减贫减灾、慈善事业、人文交流等诸多问题;作为政协委员,我看到想到的应该要更多更广更深更远,中国佛教要坚持中国化,中国佛教也需要全球化,中国佛教对于世界议题应该要给予关注,积极参与,从而交流互鉴,信仰共鸣,民心互通,共享文明。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编辑 志斌的头像编辑 志斌
上一篇 2023年3月5日 下午1:49
下一篇 2023年3月6日 下午1: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