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虚度 色受想行识 2024年08月16日
1948年12月9日,丰子恺先生于泉州小山丛竹
温陵养老院弘一法师圆寂床上留影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有“中国现代漫画鼻祖”的盛誉。因其极具识别度的绘画手法和的言浅意深的譬喻内容,为各个年龄层所喜爱,尤其是他的漫画集《护生画集》和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护生画集》以劝善戒杀、仁爱感恩为主题,是由丰子恺先生及其恩师弘一法师共同发起,丰子恺先生绘画,弘一法师为第一二集题写诗文,又因丰氏与弘一法师的“百寿之约”,共出版六集。《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记录他早年的美好回忆和对人生态度的哲思,行文乐观清雅、笔触唯美动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先生在微博上多次回答读者留言表示:我推荐一本书,我会介绍大家看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我讲过很多次,这本书影响了我很多。
1948年底,丰子恺先生首次访问闽南,期间特地到访泉州十天,专程寻访其恩师弘一法师遗迹。以往有关丰子恺先生访问泉州的记述较为简略,未能详细展示这十天的具体行程与逐日大要。今尽量收集丰子恺先生到访泉州十天里的相关故事,还原这场被遗忘的文化艺术之旅。
一、丰子恺先生与弘一法师
丰子恺先生1898年生于浙江省崇德县(今属嘉兴市桐乡石门镇),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李叔同为其音乐图画老师,夏丏尊为其国文老师。1919年,丰子恺先生在上海参与发起成立“中华美育会”,创刊《美育》杂志,与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1921年丰子恺先生赴留学日本近一年。1924年,偶然应邀在朱自清和俞平伯合办的《我们的七月》刊物上发表了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引来郑振铎的青睐,并邀请他以“子恺漫画”为专栏在《文学周报》连载画作。1925年,丰子恺先生与匡互生、朱光潜等人在上海创办艺术学校立达学园。1937年抗战爆发,丰子恺先生一路西迁至广西桂林,一边任教一边创作。1949年以后,丰子恺先生回到上海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市中国画院院长。1975年在上海逝世,享年七十八岁。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丰子恺先生的老师李叔同对他的绘画天赋非常赞赏,并在丰子恺先生与学校起冲突时维护了他,避免被学校开除,课余还向他讲了从事艺术工作应当“先器识而后文艺”的道理。1918年5月24日(戊午四月十五日),已经皈依佛门准备剃度出家的李叔同带着他的两位最亲近的学生刘质平、丰子恺照了一张像,题款为:“弘一将入山修梵行偕刘子质平丰子子恺摄影戊午四月十五日”。李叔同在决定出家前不久还曾带着学生丰子恺造访马一浮。8月19日(戊午七月十三日),他们的老师李叔同正式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成为了弘一法师。从中不难看出,李叔同不仅对丰子恺先生的绘画非常认可,而且将丰子恺先生视为自己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1927年10月,弘一法师途经上海在学生丰子恺的寓所内收其为在家弟子,取《道德经》中“能婴儿乎”句,法名婴行。丰子恺先生请求弘一法师为其将要启建的寓所起一个名号,弘一法师却用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抓阄”,让他自己决定名称。于是丰子恺先生在纸团上写下几个心仪的汉字,揉成纸团放在容器内,两次抓取都是“缘”字,“缘缘堂”也就因此而得名。弘一法师欣然题写了“缘缘堂”的匾额,这着实是一桩逸闻趣事。1928年,弘一法师在写给丰子恺先生的信中还提到:“俟他年缘缘堂建成,当依附而居。”也是在这一时期的书信往来之间,弘一法师与丰子恺先生产生了共同发起创作《护生画集》的想法。经过多次的讨论、绘画、修订,最终由丰子恺先生绘画、弘一法师题写诗文的《护生画集》(第一集)于1929年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正在厦门讲法的弘一法师曾写信给丰子恺先生,邀请他来闽南同住。丰子恺先生彼时已经收拾行李从杭州抵达上海准备坐船南下,忽然在报纸上得知闽南鼠疫流行非常严重,只好写信给弘一法师决意取消南行计划,又致信给厦门南普陀寺广洽法师:“盖劳弘一法师按装等待,心至不安。”表达爽约之惭愧。数月以后,抗日战争爆发,丰子恺先生携家眷迁居广西桂林。1938年,弘一法师在泉州再次向丰子恺先生发出邀请:“泉州郑健魂居士,为立达学园毕业生,时忆念仁者,甚盼仁者携眷居住泉州乡间,彼愿尽力辅助一切,可以决无危险之虞也(城市危而乡村甚安)。”可惜桂林与泉州相隔近两千里地,山高路远战事愈紧,师徒难以相见唯有寄情于鸿雁。
丰子恺先生在广西稍得稳定即开始创作《护生画集》(第二集)为弘一法师祝六十寿辰。彼时弘一法师在泉州永春普济寺闭关,书信中不乏对《护生画集》(第二集)的关切。1939年末画集初定,弘一法师在写给丰子恺先生的信中说:“今年朽人世寿六十,承绘画集,至用感谢。但人命无常,世寿有限。朽人或不久谢世,亦未可知。仍望将来继续绘此画集(每十年绘辑一编,至朽人百龄为止),至第六编为止。朽人若在世,可云祝寿纪念。若去世,可云冥寿纪念(此名随俗称之,甚未典雅),或另立其他名目。总之,能再续出四编,共为六编,流通世间,其功德利益至为普遍广大也。”丰子恺先生随即回信:“世寿所许,定当遵嘱。”可见弘一法师对丰子恺先生绘制堪布《护生画集》寄予厚望,也是他们师生之间的“百寿之约”。
1948年底,弘一法师圆寂后的第六年,丰子恺先生第一次踏上闽南的土地,1949年初,在厦门创作完成了《护生画集》(第三集)。1960年、1965年,丰子恺先生在上海分别完成了《护生画集》的第四集和第五集。晚年的丰子恺先生深感自己时日无多,于1973年提前完成了《护生画集》(第六集),至此他也不辱师命,兑现了与弘一大师的“百寿之约”。两年之后,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压力下丰子恺先生与世长辞。弘一法师与丰子恺先生的师生、师徒情谊,由学校到佛门,由艺术到宗教,《护生画集》护的是众生,也是他这位优秀的学生。
二、丰子恺先生的泉州之行
广洽法师是弘一法师在闽南的重要学僧之一。1929年初,弘一法师欲南下暹罗途经厦门时,被厦门大学校董陈敬贤及厦门南普陀寺僧众所挽留,广洽法师就是这个时候与弘一法师结缘。丰子恺先生也是因为弘一法师的介绍与广洽法师相识,二人通信十余年已成挚友却从未见过面。直到1948年底,丰子恺先生与友人同赴台湾近月余,准备回上海时听闻局势未靖,正巧广洽法师从新加坡回到厦门力邀丰子恺先生到闽南寻访弘一法师足迹。于是丰子恺先生在1948年11月22日,欣然由台湾坐“鹭江”号轮船赴厦门。
1948年11月23日下午三时,丰子恺先生偕女儿丰一吟抵达厦门,住在忘年交黎丁家中。黎丁(1917—2014)本名黄恢复,泉州人,与丰子恺先生在桂林相识。11月24日,丰子恺先生在厦门南普陀寺见到素未谋面的广洽法师,广洽法师向他介绍寺内弘一法师亲植的杨柳树,丰子恺先生依此创作了“今日我来师已去,摩娑杨柳立多时”,又为广洽法师题“无量寿佛”,为厦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画弘一大师画像,上书联云:“须知有相皆非相,能使无情尽有情”。11月28日,丰子恺先生受邀在厦门佛教会讲《我与弘一法师》。后在厦门大学讲《艺术的精神》。12月5日至7日,丰子恺先生在中山路厦门商会举行画展。
丰子恺先生此次闽南之行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寻访先师弘一法师的足迹、墨迹。因此,丰子恺先生在厦门逗留半个月以后即赴泉州,毕竟泉州是弘一法师晚年弘法时间最久,也是最后圆寂的地方。说起来丰子恺先生与泉州的因缘竟然可以追溯到1929年,当时蔡元培、马叙伦南来考察闽粤两地教育情况,途经泉州时建议创办一所高级中学,于是许卓然、秦望山便发起筹建黎明高中(今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前身),李爱黄、梁龙光、汤文通、陈清机、叶青眼等参与筹备,聘请梁披云任校长,赵祖培负责建校事务。又邀请于右任题写“黎明高级中学”校名,邀请丰子恺先生设计“三鸽朝阳”校徽。而当时的泉州民生农校(今泉州市农业学校前身)的校长和老师,不少就是丰子恺先生所参与创办的上海立达学园的毕业生。
听闻丰子恺先生莅临厦门寻访弘一法师遗迹的消息以后,1948年11月29日下午三时,泉州教育界、文化界同人即在教员合作社开会讨论迎请丰子恺先生的筹备工作,晋江艺术科长、教育科长参加,教育会理事长黄清辰任筹备会主席。大会定下推选伍泽旭、尤国伟负责筹备会总务,苏秀康、许谷芬代表泉州各界赴厦门迎请,在中山堂设欢迎大会,教员合作社经理伍天佑负责登记参加人士等共八项事宜。
12月8日,丰子恺先生父女受邀从厦门到访泉州,黎丁、虞愚陪同前来,一行人下榻在玉犀巷镇雅宫。下午,泉州教育界、文艺界、佛教界人士在泉州大开元寺功德堂设素宴请丰子恺先生。因丰子恺先生早先皈依弘一法师,年逾古稀的弘一法师皈依弟子叶青眼居士称丰子恺先生为师兄并先行跪拜,丰子恺先生慌忙还礼,又向弘一法师遗像顶礼后入座,席间著名古琴琴师周子秀弹琴助兴。
图片来源:陈星《丰子恺年谱长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1月12月9日清晨,丰子恺先生先到弘一法师圆寂处小山丛竹凭吊,在弘一法师生西纪念塔、弘一法师最后讲经处、弘一法师圆寂床边留影,顺路参礼铜佛寺。上午八时,泉州各界在中山堂举行欢迎大会,大会主席龚念平先生致欢迎辞,丰子恺先生即席发言称赞:“晋江人的文化思想很清香可爱,这是弘一法师的种子种在晋江文教界的心里头,长出了文艺之花,晋江文艺的风尚很浓厚。我出门看到此地妇女人家头上扎红布,在我这绘画的人看来,很好看……晋江是艺术的,此地家里人常戴黄花……这是一种很厚道的民风,此地的民风淳朴之至,可爱之至……”。(按:即今日盛行之泉州簪花)教育科长苏秀康、教育会理事长黄清辰、美术学会理事长李硕卿以及李于右先生等先后发言,记录者为丰子恺先生在上海立达学园时的同事陈范予之子。
12月11日至12日,丰子恺先生在民教馆举行画展,订购者踊跃。12日,在中山堂作《广义的艺术》演讲。弘一法师在泉州古城短短六天时间,为泉州各界欢迎备至,留下众多墨宝。为泉州承天寺住持转尘法师题赠“慈良清直”,在开元慈儿院演讲并为院长伍泽旭也题写“慈良清直”,为释迦寺题“释迦古寺”,在文庙明伦堂文化界欢迎会作《人生的三个境界》演讲。到访崇正书院旧址民生农校,与师生座谈。某晚,龚念平、李于右、叶非英夜访丰子恺先生,四人相谈甚欢。13日,丰子恺先生再次到小山丛竹吊祭弘一大师。临行时发出“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慨。
12月14日,在教育科长苏秀康的陪同下,丰子恺先生一行到访福林寺,檀声小学全体师生组织欢迎仪式。福林寺是弘一法师晚年驻锡时间最长的寺院之一,当时在福林寺留存有大量的弘一法师墨迹。弘一法师晚年最重要的侍者传贯法师是福林寺住持,弘一法师的临终侍者妙莲法师也驻锡于此,丰子恺先生向妙莲法师询问了很多有关弘一法师圆寂前的情状,观摩了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和四分律遗著。还饶有兴致的在檀林村设立的白胚路灯上画上了漫画赠送给苏秀康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知名篆刻家、版画家、民间木版年画收藏家檀林人许晴野曾请丰子凯先生为福林寺题写“弘一大师故居”。
丰子恺先生到访石狮时,石狮各界在石光中学接待室组织欢迎大会,史其敏、彦宗华、苏鸿树、许新民、蔡景和、郑衍荣、高鸿昌等十多人参加,而后众人引导丰子恺先生参观了草庵、金相院、关锁塔、虎岫寺等。丰子恺先生又在石狮爱群小学举办画展并应邀作画,所有收入共25万元全部献给灾区人民。丰子恺先生称:“晋江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很多名胜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自己的特色,难怪我师父留住晋江。”还题写有“晋江山水秀,到处待客亲”。
期间,黎丁引荐丰子恺先生同张人希相识,张人希是泉州鲤城人当时在石狮作记者。1938年底,张人希因善工篆刻被弘一法师赏识,1941年、1942年,张人希分别在福林寺、温陵养老院请教于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曾将他写给马冬涵的一封信及丰子恺先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送给张人希留念。趁着此次丰子恺先生到访石狮,张人希遂将那封丰子恺先生写给弘一法师的信件转送给丰子恺先生。丰子恺先生在这封信末尾题记:“此十一年前避寇广西时上弘一法师书,法师阅后以贻人希,胜利后三年余游闽南,法师已往极乐,人希先生来晤,出示此书,余阅后瞑想前尘,欣概交心,遂为加题,藉留遗念。”感动之余,丰子恺先生将“今日我来师已去,摩娑杨柳立多时”画作送给张人希,又题“古之沧海,今之桑田”。
丰子恺先生到访泉州备受瞩目,记者争相报道,各地殷切邀请。12月4日,安海的乡绅、商会及文化界人士经过开会讨论,请吴警予先生带函到泉州迎请丰子恺先生莅安海。10日,众人又共推蓝镇长到泉州亲自迎接并组织筹备大会。16日上午,晋江教育科长苏秀康陪同丰子恺先生一行到访安海,安排住在弘一法师驻锡过的水心亭澄渟院,下午安海教育界、艺术界、文化界及地方耆老在金墩祠堂在中心国校为丰子恺先生开欢迎会,当天即在安海商会举办画展。17日上午,丰子恺先生参观养正小学并讲话,又参观育婴堂,参礼龙山寺。下午,应安海文教界之邀在中心国校开座谈会,谈对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个人求学及习画的经历、学习绘画的基本认识。晚上,安海文化界人士洪少禄等人在澄渟院设宴。期间丰子恺先生为《安海新报》题写报名,见于当年第十七期。18日上午,丰子恺先生一行从安海启程返回厦门,结束了为期十天的泉州之旅。
三
弘一法师是近代爱国高僧,为僧俗两界共同尊崇;丰子恺先生是其高足,艺术与气质别具一格。丰子恺先生在厦门发表《我与弘一法师》和泉州发表《人生的三个境界》的演说中都讲到了由弘一法师的人生经历所彰显的“人生三层楼——物质、精神、灵魂”,其中物质对应的是世俗生活,精神对应的是文化艺术,灵魂对应的是宗教体验。为我们理解弘一法师,认识他人,认知自己,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范式。这是丰子恺先生的人生智慧,也是他为世人留下的思想财富。
丰子恺先生一路寻访一路思考,非常在意弘一法师为何晚年选择留在泉州,他称泉州“文化思想很清香可爱”“文艺的风尚很浓厚”“民风淳朴之至,可爱之至”“泉州这个地方很好,弘一法师来到此地,实在是生缘……”又说弘一法师的精神和慈光好像分散到泉州文教界,变成无数个弘一法师永远存在,好像弘一法师仍在人间。这种评价是极高的,泉州拥有弘一法师这样,距离时间如此之近、声望影响如此巨大的文化名人,应当如丰子恺先生所言,弘扬弘一法师精神,让弘一法师永驻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