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 | 纯闻法师 :名山与祖庭——以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守正创新”思想为例

来源:江西省佛教协会 2024年10月19日

       2024年10月15日至17日,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宁波雪窦山举行,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代表、专家学者等约800人出席。本届论坛以“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为主题,由主论坛、分论坛、新媒体论坛、电视论坛以及佛教文化主题展览等活动组成。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纯闻法师出席论坛并发言。

     在 “名山与祖庭——佛教的法脉传承”分论坛上,佛教界代表和专家学者相聚一堂,探讨在当今这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发展祖庭文化,让佛教法脉绽放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闻法师发表了题为《名山与祖庭——以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守正创新”思想为例》的论文。

纯 闻

2024 年 10 月

一、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国家强大、民族兴盛、社会发展,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也需要高度繁荣的精神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云居山真如禅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定不移的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之中。

二、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历史

     云居山真如禅寺位于江西永修云居山山顶。山顶地平如掌,湖澄似镜,四周峰峦环绕,状如天然莲花。真如禅寺安坐莲花中心,古有莲花圣城美誉。真如禅寺自唐宪宗元和三年肇基以来,千二百年禅风浩荡。

    据《云居山志》载,唐宪宗元和年间,道容禅师住在云居山南麓瑶田寺,一天司马头陀游方至此,便相约同登云居山,到山上只见中间一带地平如掌,湖澄如镜,群峰环绕,如莲花瓣状,于是在此拓基建寺。道容禅师开山创寺后约70年,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时),道膺禅师应邀  驻锡此山,声誉日隆,僖宗遂赐额”龙昌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敕改为”真如禅寺”, 一直沿用至今。

    在《云居山志》中可见,从唐至清,在真如禅寺当过住持的大禅师有50多位,而在本山激荡禅风的大禅师有20多位。最著名的有唐朝道膺禅师,宋朝舜老夫、圆悟克勤、佛印了元,明朝诸缘洪断,清朝晦山戒显等等。1953年,虚云老和尚步行走上云居山,亲自开荒垦地,抛砖打瓦,建寺安僧,传承禅宗五家法脉,扬丛林清规,阐农禅家风。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承虚老之亲炙,传祖佛之心宗;仰百丈之德行,慕马祖之卓志。立规制,抓道风,严持净戒、 精进办道。一时,真如禅寺因“道风正、规矩严、农禅好”,被评为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

三、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守正”思想

     云居山真如禅寺日行“上殿、过堂、坐香、出坡”丛林四大佛事。

1、上殿,即二时课诵。

     真如禅寺僧众遵丛林古 规,每日凌晨三点半起床,钟鸣板响,诵经礼佛, 楞严梵唱,响彻云霄。大众两序排班,庄严肃穆, 周旋绕行,威仪济济,春夏秋冬,无有间断。云居山海拔近千米,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寒湿;冬季千里冰封,气温常低至零下十五度左右。虚云老和尚、一诚长老在山住持期间,日日率众坚持朝暮课诵,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至今僧团秉承家规,续传宗风,依教奉行亦复如是。

2、“粥来饭去,莫把光阴遮面目;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

     每日早晚二时临斋,大众静坐于斋堂,食存五观,正念受食,一坐一行,并合清规。宋代程颢曾赞叹:“三代礼乐,尽在此中。” 真如斋堂所用大米、蔬菜,基本皆由僧众自力更生,亲自种植,天然妙味,滋养身心。

3、禅堂又称选佛场。

     古人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云居山现有东西二禅堂,东禅堂为初机学人、外寮比丘共修而设,每日四支香;西禅堂为老参比丘长年安住之地。除上殿、过堂,不离禅堂,行香坐香,端正威严,勇猛精进,一心办道。每年冬季,大雪纷飞,云居山举行四十九天禅七,大众同集,屏息诸缘, 一心办道,克期取证。除禅堂坐香及冬季精进禅七外,为成就诸老参上座道业,云居山设有关房。云居禅关以三年为期,闭关条件严格。比丘在西禅堂住满三年方可申请入关。一入关房,关主便掩关长住,“禅关三年,坐断十方世界;蒲团一念,顿圆三世古今”。

4、每日早板香、午板香开静后,僧众出坡劳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虚老来山后,以百岁高龄亲自践行农禅并重,日日带领一诚、传印等众弟子开荒种地,劳作耕耘。至今,真如禅寺已有旱地、水田、茶林等,能自产水稻、蔬菜、茶叶等多种农林作物。每逢出坡,方丈领队,僧值监坡,全寺僧众出坡种菜、采茶制茶、搬柴运水、耕地插秧。寺院所产的粮食、蔬菜、禅茶,不仅自给自足,还可普济 周边寺院及百姓。僧众农禅相济,动静一如,行住坐卧,不离参究。

     1955年,虚云老和尚以116岁高龄,悲愿弘深,于云居山大开甘露戒坛,传授三坛大戒。一诚长老升任方丈后,继承虚老遗志,弘演毗尼,以三年一次传戒为云居山定例,传承至今。

     云居山自虚云老和尚中兴以来,向来重视闻思修三慧,提倡僧众研读大乘经典。1957年,创办了 “云居山佛学研究苑”,培养出一大批杰出僧才, 一诚长老、传印长老,两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皆出于此。结夏安居期间,寺院僧众还集体诵读经典, 讲授经教,学习律仪清规、梵呗唱念等课程。

四、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创新”思想

     真如禅寺守正创新,一方面保持千年传统,坚守农禅家风,另一方面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社会大众心性提升需要,于赵州关外启建国际禅修院。七万平方的国际禅修院与新时代接轨,利益社会、利益大众。首先,国际禅修中心是禅文化的交流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华禅文化,让禅文化走向世界。

     华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在海外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自豪。通过禅修和佛教活动,华侨们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代代传承发扬,使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焕发出新的生机。

     云居山国际禅修中心是华侨树立文化自信的平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全世界有七千万华侨,七十年代的文化断层,八十年代忙着搞经济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熏陶远远不够。二代、三代如果没有中华文化的熏陶,就要失联,造成大量人才和资源的流失。通过禅文化的学习,帮助华侨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并代代传承,非常重要。“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帮助他们在世界各个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智慧的升华,无我利他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与世界各界精英交流互建,讲好中国故事,不但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平台。

     为传承云居山“冬参夏学 、农禅并重”之家风,  继承和发展中国禅宗文化,使之走向世界,利乐有情。云居山国际禅修院是集禅法教育和修证、禅学研究 、禅艺博览等为一体的国际禅文化中心。从国际禅修院的设计之初,结合当今社会现实需要,把继承和发扬佛教优 良传统、云居宗风同与时俱进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云居山国际禅修院依照三个平台将建立三院模式和三位一体的修学体系。为云居山未来的发展描绘一张宏伟蓝图。

(一 )、国际禅修院的三个平台分别是:

1、为国际禅文化提供交流平台,目的是让世界了解 中华禅文化,中国禅文化走向世界,增加中国文化软实力 。

2、为华侨树立文化自信平台, 目的是给千万华侨提供培养专注力,提升心性的平台 。更好的树立华侨文化自信。

3、为企业家护法居士提供息心开启智慧的平台,借由专注力提升和智慧的升华。

(二 )、云居山三院思想分别是:内院、外院、下院 。

1 、内院真如禅寺将保持千百年来祖 师法脉传承;续尚“农禅并重,冬参夏学”、“一 日不作, 一日不食”的家风 。

2、外院国际 禅修院集禅艺博览 、禅学研究 、禅修净心为一体,继承 、弘扬祖师禅法,  培养爱国爱教 、具足正信、道心坚固的人才,加强国际禅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禅宗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推动中华优秀禅宗文化在全球发扬光大 。

3、下院蟠龙寺地处永修县城,考虑到出家僧众父母的 年迈安养与临终关怀等将成为困扰僧众的大问题。所以,下院蟠龙寺将建设成云居山的安养 保障中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终有所归。

(三 )、“三个般若思想”分别是:

     第一层为“文化般若”, 是指外院 国际禅修院以书法 、绘画 、茶道等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禅宗思想,引导艺术家融深妙禅法于丹青笔墨,升华艺术作品的人文思想境界 。

     第二层为“观照般若”,是指以外院国际禅修院 禅堂为主,参禅净心,帮助社会各界人士安住身心,净化心灵;

     第三层是“实相般若”, 是指内院真如禅寺保持传统道风与丛林清规,以真参实究,明心见性为指归,续尚“农禅并重、 冬参夏学”的丛林优良传统。所提出的的三院模式和三位 一体的修学体系将进一步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存 、弘扬和丰富;

     推动中国佛教走向世界,助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建设文化强国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当顺应时代大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更好的践行佛教教义,实现佛法住世利生事业,保持佛教精神本色 、维护佛教清净庄严形象,有力推动 佛教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佛教积极作用,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探索新时代佛教现代化弘法模式,契理契机地推进和深化佛教中国化进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 佛教应尽的贡献。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三三两两的头像三三两两
上一篇 2024年10月24日 下午3:42
下一篇 2024年10月24日 下午4: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