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足 | 常乐我净——世间唯一的半身涅槃佛像

来源:大公佛教  时间:2022-10-26

涅槃,又称泥洹、泥曰等,佛教中指灭除生死因果,脱离六道轮回,获得大解脱、大觉悟之意。涅槃不等同于一般世俗意义上的生命结束,或者死亡,而是一种重生,意味着进入了一个不生不灭的永恒境界。因之,涅槃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终极目的。

图片

宝顶山大佛湾东崖段横卧一尊巨大的佛像,常称作“卧佛”,此即释迦牟尼的涅槃像。佛陀头朝北,面西侧身而卧。罕见的是,仅显上半身,膝盖以下隐于南面崖壁中,右肩部及以下身体也没入地中。即便如此,像身长达31.6米,显示肩宽6.7米。而全国最大的张掖大佛寺西夏涅槃像也不过34.5米长,何况还是完整的全身。像这样的半身涅槃像,在佛教造像中仅此一例。这是该尊涅槃像最大的独特之处。这尊涅槃像并不孤单,佛头部北崖转折处镌刻了“腋下诞生”和“九龙灌沐”两个画面;其脚伸向的南壁造像虽漫漶,里面能看到《佛传》中常见的“箭穿七鼓”“路遇死人”等内容。由此可知,大佛湾深处表现的是以涅槃像为中心的释迦传记故事。

图片

佛陀双眼微睁,嘴带笑意,流露出常有的平静与祥和。左臂平放于身侧,靠近腿部处竖立有两根立柱连接着龛顶。因为现在所见是后期维修的面貌,最初结构应该是涅槃图中常见的娑罗双树,此龛中置于腿部前方,既不碍视觉,又起到支撑龛顶岩体作用,可谓是巧夺天工了。

图片

佛像身侧前方是一排前来最后供养的人物,共19身,其中是8身菩萨,3身着世俗装的人物和1身头被卷发的行者;队伍中间有1身背对观众的帝王,头戴冕冠,身着朝服,双手执圭,面向一只由4身力士抬负的供案,上面摆满花果等供品;佛陀头顶与腿部分别立1身天王,人物大多为半身。中央供案上方一硕大的倒梯形状云台,上面9身人物,并排站立,这是释迦的母亲摩耶夫人及其随侍。佛经中讲,摩耶夫人生下释迦七天后去世,后往生在三十三天。她惊悉释迦灭度,悲痛之中奔赴到现场送别,于是有了释迦为母“升棺说法”一事。这些故事详尽地描绘在佛陀传记中。

图片

此龛涅槃像第二个独特之处是,其中没有一身弟子像。从印度古犍陀罗、中亚到中国遗存的历代涅槃系列图像中,围绕佛陀的人群之从来不会缺席弟子的身影,一般以迦叶、阿难为首的十大弟子为主,表现出悲痛万状的样子。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菩萨、帝王、天王及世俗人物等。

图片

第三个独特性是,与卧佛头部紧挨的“腋下诞生”龛中,摩耶夫人手扶无忧树,释迦太子从其右腋下生出。此处将释迦一生之中位于生命两端的画面——“降生”与“涅槃”相并置,其意图颇值得体味。

图片

我们知道,赵智凤打造宝顶山道场,十分注重孝道思想的体现,如同宋人宇文屺的评价,其“刻石”是为了“追孝”。像《大方便佛报恩变》和《父母恩重变》,在竭力倡宣“慈孝”的意义与价值。因而有人认为宝顶山就是一座“报恩道场”。

图片

图片

了解了这样一个大致背景,我们再来看降诞与涅槃场景:在释迦“一生”“一死”的生命历程中,佛母均未缺席,而她也由此先后经历了“一喜”“一悲”的感情跌宕。在这样一种“穿越”中我们是否领略到母爱的伟大?

图片

《诗经·蓼莪》是一首苦于服役,悼念父母的诗,其中唱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或许在这样的吟咏中,我们方能体会到宝顶山这尊涅槃像深层的,超越宗教的内涵。

来源:大足石刻

撰稿:米德昉

摄影:罗国家 陈静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编辑 志斌的头像编辑 志斌
上一篇 2022年10月26日 下午3:53
下一篇 2022年10月26日 下午8: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