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禅林网 时间:2023-05-11
敦煌第61窟《五台山图》壁画
先生们分工进行考察,梁思成拍摄,林徽因抄碑,莫宗江、纪玉堂测量绘图。
摄影师:风沉郁
也许是东大殿前的松树遮挡,让他们错过这座唐代木构并得出不甚壮丽的评价。
除了“台内”,还包括其延伸部分,五台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合称“台外”。
寺内建筑群高低层叠,分布在三级高台上,后方就是山崖,高台推测是人工开凿填充而形成的。
由天王殿进入第一级平台,南侧有伽蓝殿,北侧有文殊殿;
第二级平台北侧为香风花雨楼;
第二和第三平台之间由陡耸的台阶相连;
东大殿立于第三层平台,东大殿北侧为万善堂,南侧为关帝殿,东南角是祖师塔。
这座经幢保存完整,为晚唐经幢的代表实例之一。
– 文殊殿 –
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即南宋绍兴七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配殿。
建筑特征为悬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
殿内金柱被大量减去,按规制应该要用金柱十八根,实际只用四根,这样的做法增大了内部的使用空间。
减柱做法使得内额难以负荷梁栿的重载,需要在内额下增加一道大由额,由额和内额之间用仰覆合㭼与乳袱尾相交。
文殊殿运用了大胆的减柱造设计手法,在国内极其罕见。
且如此大规模的修造配殿,也是首屈一指的。
佛光寺东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屋顶样式为庑殿顶,平面用金厢斗底槽形式。
宋金时期在主佛坛两侧和后侧增设了扇面墙。
元至正时期右绕被叩拜礼拜所取代,对佛坛前方空间进行了拓宽调整,把殿前的门板位置从前内柱移至前檐柱,改造成叩拜礼拜的空间。
明宣德时期,右绕礼拜再次兴盛。
在左、右、后墙内塑五百罗汉,在扇面墙外侧新绘白描菩萨图(后来被涂刷遮盖)。
在内槽左、右、后拱眼壁处也新增了壁画若干,殿内空间被改造成右绕与叩拜并重的复合空间。
佛光寺东大殿殿内的空间设计与改造,是根据礼佛的功能需求而变化,由右绕空间,改为叩拜空间,再到复合礼拜空间并保留至今。
– 梁架 –
古建筑的内外柱是否等高,是区分殿堂和厅堂构架的一个标准。
在现存的唐至宋金时代的木构里,仅能举出佛光寺东大殿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两例是内外柱等高的。
其他实例不论是隆兴寺摩尼殿还是应县木塔,都是内柱高于檐柱,这是为了制造佛像空间与外围空间的等级差别。
应县木塔
东大殿为了制造佛像空间与外围空间的等级差别,内柱两侧的平棊枋有三个足材(中国古建筑的模数单位)高差,内檐柱头铺作连出四跳承四椽栿,栿上再置骑栿拱以承平棊枋。
四椽栿与半驼峰的配合使用,避免了水平出跳,在竖直方向也保证佛坛上方的空间不至窄仄。
– 斗拱 –
佛光寺选用的斗拱(铺作),根据位置功能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外檐、内槽。
佛光寺东大殿外檐斗拱
其中外檐铺作三种:
柱头铺作(七铺作双杪双下昂)。
补间铺作(五铺作双杪,不施栌斗)。
转角铺作(正面与两侧均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
东大殿斗拱作为檐下的局部构造,将屋檐悬挑出四米之外。
东大殿现存彩画都被后世刷饰所覆盖,但仍能露出淡淡“丹粉赤白”痕迹。
东大殿的斗拱彩画是“丹粉刷饰”,拱底面加饰白色燕尾彩画,成凸字形。
阑额上间断的的白色长条图案,与《营造法式》中记载的“七朱八白”彩画形式相一致。
宁波保国寺大殿后檐阑额七朱八白彩画
东大殿天花采用平闇的做法,即用方椽和素板形成约1尺见方的密格,形成盝顶状的造型。
壁画以青绿设色为主,线条挺劲,为典型的“焦墨淡彩”。
东大殿的唐代壁画,是国内现存面积最大的唐代壁画遗存,展现出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 塑像 –
东大殿有35尊塑像,体型高大。其中三尊主佛高度都在5米以上。
塑像在唐以后数次重妆,色相和服装纹饰都有改动。
重绘后的色彩艳丽,不像现存唐塑那样色彩柔丽。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摄影师:刘江岭
此外还有莫高窟196窟唐代窟檐和复经改建的半座正定开元寺钟楼。
正定开元寺钟楼
莫高窟196窟唐代窟檐
南禅寺大殿与广仁王庙正殿虽然比佛光寺东大殿的建造时间早几十年,但是相对东大殿来说建筑单体体量小。
南禅寺大殿
建筑等级不高,保留构件及文物品类少,不足以代表盛唐的辉煌壮丽。
南禅寺大殿室内佛像
唐代之前的木构殿堂,都在历史长河中倾圮消失,只能从墓葬中的明器、陶屋和石窟壁画找寻唐以前的殿影。
唐代以后还是有不少大型殿堂建筑留存,如宋辽时期七开间的晋祠圣母殿、奉国寺大殿。
晋祠圣母殿
奉国寺大殿
继承着唐朝雄朴的作风,斗拱雄大硕健,屋顶坡度低缓,但檐口曲线更为显著,檐柱生起明显。
元永乐宫三清殿,明长陵祾恩殿和清故宫太和殿,虽然沿袭历代殿堂高超营造的艺术和技术,但是呈现出该时期的不同风貌。
元永乐宫三清殿 摄影师:刘江岭
明十三陵长陵祾恩殿
法隆寺伽蓝金堂 摄影师:刘江岭
如果将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殿堂做横向对比,佛光寺东大殿与唐招提寺金堂规制最为相似。
唐天宝时期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请求东渡去弘传佛法,同时将大唐建筑传播到日本,唐招提寺便是这时期的建筑。
摄影师:刘江岭
两殿同是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内部有一圈金柱,外观和内部呈现出相似的风格,但也存在着差别。
– 屋顶曲线 –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屋顶曲线平缓,从复原图上来看,金堂和东大殿的在唐时屋顶曲线基本相同。
但金堂经过后世修缮,加入了小屋组,现存的屋顶坡度,比东大殿坡度要陡得多。
– 平面 –
金堂有前廊,门窗位于前金柱列上;东大殿没有前廊,门窗位于前檐柱列上。
摄影师:刘江岭
金堂的外墙是薄墙,外檐柱是显露在外的,两侧全都设窗;
摄影师:刘江岭
东大殿的外墙是厚实的砖墙,除正面的柱子都是包在墙内的,最角上的一间设窗。
-檐部-
金堂的斗拱用单拱,而东大殿是用重拱的。
金堂在檐部上下枋间用矮柱和斗承托着,这是初唐的常见做法;而东大殿使用复杂的补间铺作。
摄影师:刘江岭
日本斗的“含、敷面、斗刳”的高度比例为1:1:1,中国斗的“耳、平、欹”的高度比例为4:2:4,这就相对地加大了日本建筑的上下两层拱或枋之间的距离。
摄影师:刘江岭
摄影师:风沉郁
重新回到发现东大殿的那个夏天,在落日照耀下熠熠生辉的东大殿被缓缓推开,光芒从殿门的缝隙涌入,亲睹千年尘土也无法掩盖的辉煌景象。
傍晚的五台山落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佛国极乐世界的余光,让每个到访者的心情冲破傍晚的阴翳,开始神往极乐世界的普照福光。
当你游走高台大殿,听沙沙松涛声,看远山夕照与云蒸霞蔚,感受千年大唐古刹所散发的历史魅力,是否也会为这个古老文明的前世今生而感动?
-参考文献-
陈涛.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考.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梁静.佛光寺文殊殿与崇福寺观音殿营造技术对比.城市建筑
温静.“殿堂”——解读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栱设计.建筑学报
张荣,雷娴,王麒,吕宁,王帅,陈竹茵.佛光寺东大殿建置沿革研究.建筑史
陈彤.佛光寺东大殿彩画制度探微.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马婷,康誉.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壁画艺术.大众文艺
丁凤平.略谈我国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招提寺金堂之异同.文物季刊
-END-
来源丨无用研究社
文案编辑丨小林
制图编辑丨禹涵
建模渲染丨马磊 霍子林 高庆明 禹涵
图片来源于:
禹涵 刘江岭 风沉郁 微博@虞兮
特别鸣谢:
浙江美术馆《盛世修典》展览
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研究院
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佛光寺数字化档案》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馆藏旧照
山西省佛光寺管理处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