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与君共谈天下奇闻异事 时间:2022-12-09
年少时,他饱读诗书,深谙孔孟之道,并著《辟佛论》,以此来排挤佛教,并从内心萌生了灭佛之念。
后得一因缘,开始一心向佛,走向了修行之路,成为了一位佛门高僧,被后世称为净土宗第九祖。
此时的人们心中难免会有这样的疑惑,从刚开始的一心灭佛,到后来的一心向佛,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那么,在这期间,他又经历了什么,才会促使他内心的改变呢?
一、斥佛到信佛
公元1599年,在古吴木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木渎镇)的一户钟姓人家诞生了一名男孩,亲人为他取名为钟际明。
对于他的来,父亲钟之凤喜出望外,毕竟他已经40岁了,这在古代,可谓是老来得子,是一件喜事。
正因如此,父母对他更是疼爱有加,让他无时无刻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得以慢慢成长起来,而且在父母的熏陶下,他7岁开始茹素,虽然此时他吃素,但是他根本不懂佛法,可是却为他种下了善根。
随后,到了12岁,他不仅开始学习儒家学说,而且还在心中立下大志,要把此学说发展下去,并发扬光大。
正是这种志向,让他志存高远,内心开始摒弃佛学,为此他还著《辟佛论》,可谓是排斥佛学,内心甚至有灭佛的念头,而这种想法一直持续了5年时间。
直到他17岁时,在一次因缘下,他得以拜读了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和《竹窗随笔》等经典,此时的他才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之前的执着和业障。
随后,他便把自己的《辟佛论》付之一炬,不仅抛弃了自己先前的想法,而且还产生了出离之心,以至于在22岁时,父亲离去,他还为父亲诵念《地藏菩萨本愿经》。
到了24岁时,他因缘具足,便拜入了雪岭大师(德清弟子)的门下,得法名智旭,自此他的另一段修行之路开启。
二、修行之路
在长达32年的修行生涯中,蕅益大师不仅研究各类佛典、领悟法相、禅、律、华严、天台、净土诸宗教义,而且还以身弘法、讲经著书(多达40余部),推动了佛学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被后世称为净土宗第九祖。
其实,在他修行的生涯中,有三个阶段较为重要,也正是这3个阶段,让我们得以真正的见证了蕅益大师的一生历程。
第一个阶段(24岁——31岁):这7年里,蕅益大师重点是修行,为了领悟佛法,他深入三藏,研读经典,到了27岁更是专注于律学,还发下愿心,要弘扬此法,由于他的智慧,让他对佛学的领悟可谓是更上一层楼。
第二个阶段(31岁——54岁):这个阶段,虽然蕅益大师还在专注于修行,但是他更着重于戒律和教理,以期能够找到五比丘的如法住世。
而在戒律上面,他更是注重忏悔,认为只有忏悔,才能保持一颗清净心和平常心,才能消除自身的业障,同时升起内心的信心和善根。
此外,在33岁时接触《占察善恶业报经》后,他还把此修行之法归于忏悔之中,不仅弘扬了地藏法门,而且这也是出离之道,随后更是得以流传下来,而近代的弘一法师和梦参老和尚也一直沿用此法。
最后,他更是根据自身对各教义的领悟,在49岁著成《弥陀要解》,以此让自己得以专修净土法门。
第三个阶段(54岁——圆寂):这一阶段,蕅益大师以身弘法,认为自古弘法不易,选择往生净土,以期能够续佛慧命。
正是这三个阶段,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蕅益大师的修行之路,同时也让我们见证了他的领悟之路,正是他的使命和责任,让我们看到了大师的担当,也看到了他的弘法之路,我想正是这种因缘,才让他的内心从一开始斥佛,到最后的弘法的转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