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伟功 开元志业 时间:2023-02-25
空海大师画像
空海一行到福州后居住何处众说纷纭,较多学者认为在开元寺,但也有人认为应在鼓山涌泉寺,更有甚者指在西禅寺,故不妨花点笔墨谈点看法。
据史籍记载,空海入唐时,福州城池甚小,是史称“子城”者,“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所筑,自晋迄六朝皆仍之”。① 至唐僖宗中和(881~885年)中,观察使郑镒修拓其东南隅。在《名胜志》中载范围:“东起小山阜,南至虎节门,东起康泰门,西至宜兴门,东南至安定门,西南至清泰门。”② 这里已是修拓东南隅城廓后的规模。在此城中的寺院唯有一个开元寺,作为全州最大的寺,占当时一城面积的十分之一强,即州城的东南部全部为开元寺所有。而由唐大中七年(853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福州的日本圆珍和尚在拜见观察使后,被“安诸于开元寺,优给生料……即于寺中遇中天竺摩揭陀国大那兰陀寺三藏般若怛罗,受学梵字悉昙章……”③ 足见开元寺历来被官方作为接待四方各国高僧之所。尤其会昌汰寺后,开元寺中还安置有从天竺来的高僧,且将从日本来的圆珍和尚一行安置于此。足见开元寺一直被官方作为接待国外僧人之所,是由来已久。
铁佛殿旧照
而最能说明空海当年居住于开元寺的记载云:“(日文)”④ 以日文记述了当年圆珍和尚住在开元寺时,寺主僧惠灌和尚查询圆珍是否认识“五笔和尚”(即空海,其对汉字之篆、隶、真、行、草五体书艺精湛,被唐德宗授予“五笔和尚”雅号)还健在吗?圆珍答,认识大僧正空海法师,但已作古。惠灌闻讯拍胸伤悲,痛苦流涕,悲叹说,不能再和空海切磋交流了。
今日铁佛殿
显而易见,惠灌四十九年前就认识空海,且相交情深,并有切磋交流佛学的事实,而能知道空海赴长安后被唐德宗赐号“五笔和尚”。如今一遇日僧就查询情况,闻其圆寂悲伤到拍胸悲泣,且哀叹再也无法与空海切磋交流了,如此情深意重,足见空海当年就下榻于开元寺。作为官方接待国外游僧安置城内的唯一居留处的开元寺必须是官方对空海一行的安置处所,因为在城外的寺院安置是不妥的,也有失上国的礼仪。何况刺史、观察使衙门与寺院相近。至于会昌汰寺,全州也只保留一个开元寺,也可见开元寺在达官要人心目中的地位于一斑。
灵源阁旧影
另外,空海还为福州留下了一首《灵源深处离合诗》,诗云:“磴危人难行,石险兽无升。烛暗迷前后,蜀人不得灯。”此诗名种的“灵源”无确指,按字义,灵者指“灵应、灵验”,而源者本作“原”,水流所从出。显系与水源有关,但也可引申。就史籍记载,福州城里有阁名“灵源”,城外鼓山涌泉寺边有洞(其实为石峡)名“灵源”。
灵源阁在开元寺南,书载“灵源阁坐坎向离,阁‘灵源’二字,书文作水形。阁上罗索星象,以压南离……”⑤直至明初闽中十才子之一的王恭还有诗吟:“城里青山闻梵音,灵源高阁影沉沉……苔色满廊行履迹,月明空界印禅心。自怜人代多氛垢,未得焚香礼遁林。”⑥由“灵源高阁影沉沉”看,此灵源阁高耸。而空海诗“磴危人难行……烛暗迷前后……”颇有夜晚秉烛行走之意,是否与灵源阁有关值得探讨。
今日灵源阁
灵源洞则在鼓山涌泉“寺之左……岩窦嵌怪……两旁皆石壁,中裂一涧,深可三丈,有似于洞,故名……相传僧神晏安禅于此,恶水声喧聒,喝之,水遂逆流右转,是为喝水岩,五代梁寅有十二咏并记。”⑦显见与唐末神晏有关。另有载:“唐建中四年(783年),有龙见于山之灵源洞,从事裴胄曰:‘神物所蟠,宜寺以镇之。’后有僧灵峤诛茅为屋,诵《华严经》,龙不为害,因号曰华严台,亦以名其寺。会昌中,汰僧徒,鞠为榛荞。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审知后迎僧神晏居焉。”⑧龙属神话,灵峤何时诛茅还无确证。空海来时可以说鼓山方在诛茅之期,且福州城内外寺院丛林甚多,限于时间、交通,空海等都难以一一拜访,何况尚属无名且在诛茅之期中的华严台呢?至于西禅寺,据载隋末圮,至咸通八年(867年),观察使李景温招长沙伪山僧大安来居,“起废而新之”⑨,空海来时尚属废墟,说空海居此,更是臆断。
因而,空海《灵源深处离合诗》所引在城内是必然的,因开元寺在芝山之南,虽不高但有泉涌,不然日后不会有“灵源”阁名,通过比较,再加上论空海当年确系居留开元寺的情况看,空海此诗也与开元寺的灵源阁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未得新的论据前,笔者倾向于空海居于开元寺。
①(清)林枫:《榕城考古录》,第11页,福州市文管会刊印本。
②(清)林枫:《榕城考古录》,第3页,福州市文管会刊印本。
③(日)善清行:《天台宗延历寺座主圆珍传》
④(日)小野胜年:《入唐求法行历的研究》上第74页所引《请弘传两宗官牒案》草本第一记叙。
⑤(清)林枫:《榕城考古录》,第45页,福州市文管会刊印本。
⑥(清)林枫:《榕城考古录》,第45页,福州市文管会刊印本。
⑦(清)林枫:《榕城考古录》,第58页,福州市文管会刊印本。
⑧(清)林枫:《榕城考古录》,第58页,福州市文管会刊印本。
⑨(清)林枫:《榕城考古录》,第71页,福州市文管会刊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