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如何发愿?

来源:圣严法师  广州光孝寺  时间:2022-11-06

图片

每个人一生都应该要发清静的愿、远大的愿,而不要发愚蠢的愿、不切实际的愿,佛教徒当然也不例外,但佛教徒更应该要发愿以佛法来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以我个人来说,我十五、六岁时,就知道佛法相当好,可惜知道的人很少,误解的人太多。其实佛法是非常有用的,可是因为很多人都将它解释一种玄理或者迷信,反而失去了佛法原有的价值。如果将佛教误解为迷信,沦为一般的民间信仰,这抹灭了佛法与世法不共的智慧;若成为玄理,沦为高谈阔论,那又完全脱离实际生活,对我们的心理、生理健康毫无帮助。

图片

因此,我发了一个愿:我能够懂多少佛法,就告诉他人多少;用我的口、用我的笔,用一般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将佛法的好告诉大家。我并不奢望我说出来或写出来以后,所有人都觉得很有道理、都能认同,因为愿意接受我的人有多少,是我没有办法控制的事。

我不会想,要把全中国的人都变成佛教徒,把全世界几分之几都变成佛教徒;或是几年以后,我要完成多少大愿、收多少高徒。如果那样想,是狂想、是做梦,因为这些因缘都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

图片

所以,一个人愿意听也好,两、三个人,五、六个人愿意听,我也欢喜;人多也好,人少也好;一切看因缘,也就是随缘。但随缘不是被动地等待因缘,反而是主动地促成因缘,只是不去担心和烦恼因缘可以促成多少。

对在家居士来说,每一个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亲戚朋友,还有一起工作的同伴,其实我们不需要影响大多人,从身边的人影响起即可。我们可以发愿;我愿所有和我一起生活的人 ,都可以过的很幸福愉快;我愿用尽一切方式让他们身心健康、没有烦恼;我愿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为他们奉献。我想这些愿,每个人应该都可以做得到。

图片

不要以为这个愿好像只在自己的周围绕圈圈,就觉得这些愿不大。这个愿虽然小,却是大愿的基础。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是菩萨行的基础;如果能再扩大一些,以一切众生烦恼为家,担负起‘如来家业’,那就是更深广的菩萨行愿了。

所以,我们不能以实质的东西或数量来衡量愿的大小,例如别人布施一百万,那我就要发愿布施一千万。同样的,在发愿时,也不要陷入数字、数量的框框中,否则框框过大,那会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流于狂想、空想;框框过小,则又局限了各种可能性,又流于个人的小愿。

图片

人不要被框框局限,但要有大方向,从人道、天道,解脱道,菩萨道到佛道,层层超越。从近而远、从小而大、从微而着,有次第、有弹性地不断进步,这才是佛教徒标准的发愿方法和心愿。

做为一个佛教徒,狂想不能有,但宏愿不能没有。或许自己微言轻,没办法登高一呼使得万山相应,但还是要有为社会奉献、希望影响整体社会的大愿心。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编辑 志斌的头像编辑 志斌
上一篇 2022年11月6日 下午7:16
下一篇 2022年11月7日 下午8: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