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来源:灵隐寺 时间:2022-12-26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和疫情形势的动态变化,大家的心也被身边或网络上有关疫情的信息所牵动着,有的人“阳了”,有的人已经“阳康”,还有的人在为可能发生的感染做着准备。

佛陀曾对波斯匿王说过,世间有五件事情不可避免,疾病便在其中:“应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应病之法欲使不病,此不可得;应死之法欲使不死,此不可得;应磨灭之法欲使不磨灭,此不可得;应尽之法欲使不尽,此不可得。”(《出曜经》卷三)由此可见,作为佛教所说的“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之一的疾病,在我们的一生中可以说人人难免。那么被誉为“大医王”的佛陀,能够为众生“应病与药”、对机说法的佛教,对于疾病是如何阐述和分析的呢?

病的分类

佛法将我们的生命解读为“五蕴身”,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组合而成。其中色是属于物质方面的色法,受、想、行、识则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心法,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集合才形成了这个身体,从而成为一个有知觉的人。因此《涅槃经》中将病分为身病与心病两种。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组成物质的色法可分为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地属坚性,代表着我们身体中的骨节与皮肉;水属湿性,代表着身体流动的血液;火属暖性,代表着身体中的温暖与热度;风属动性,代表着身体中的呼吸与气息。若是脱离了这四大原质,便没有了这个身体。

身体既由这四大原质合成,其中如果有一个失调,即会病痛丛生,如筋骨痛即为地大失调,血液中毒为水大失调,热度高为火大失调,气喘为风大失调,这些都被佛教认为是由于身体原质的失调而引起的病痛。

心灵或精神上的疾病被称为心病,往往由于太过喜欢、忧愁过度、极其恐怖、愚痴无明等引起,失去了心的平和,便招致褚病。在现代心理学上,将人们在精神上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的疾病定义为精神类疾病;但在佛法中的唯识学上,人们精神、心理上生出的病,则被称为烦恼病。

这类烦恼病由六种根本烦恼组成:贪、瞋、痴、慢、疑、恶见。由这六种根本烦恼又衍生而出忿、恨、恼、覆、诳等二十种“枝末烦恼”,又叫做“随烦恼”,这些烦恼都是由我们心理不正常而引起的疾病。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疾病成因

人之所以生病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相当的纷繁,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龙树菩萨则在《大智度论》中说:“病有二种:先世行业报故,得种种病;今世冷热风发故,亦得种种病。”也就是说,还可以用前世恶业招致(业障之病)和今世风热引发(四大之病)这两种情况来区别疾病的起因。

业障病且置毋论,单说四大之病,有的病是由于饮食不节引起的,有的病是由于身体的过劳引起的,有的是由心理的问题引起的,有的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起因也已十分复杂,佛陀在多部经典中都有说明:

如《杂阿含经》卷十五中说到疾病的起因有六种:因风起、痰阴起、涎唾起、众冷起(这四项主要在于细论四大不和谐所引发的病貌)、因现事起、时节起:即季节因素。

再如《金光明经·除病品》中也提到三种致病的因素:一是四大诸根因素,即人体本身的体质因素造成的问题;二是饮食时节因素,即饮食造成的问题;三是四季时令因素,即环境造成的问题。

又《佛说佛医经》中说人得病有十种原因: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佚;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不难看出,智慧圆满的佛陀对于疾病的起因和分类是相当细致周全的。后世历代祖师在弘传佛法,尤其是指导修行的过程中,也往往因地制宜地将疾病起因加以剖析,以便“对症下药”:

如天台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说病起的因缘有六类:四大不顺、饮食不节、坐禅不调、鬼神得便、魔所为、业起故病;《小止观》中也论及三种得病的因缘:

四大增损病相(讨论四大元素引发之不同病相)、五脏生患之相(述说五脏功能失调时造成疾病不同的表现)、鬼神所作得病(即因鬼神的作祟导致人的疾病)

由此可见,佛经中常说的众生之病有八万四千之多,也并非是夸张。更何况除了四大不调的身病,还有贪嗔痴等种种烦恼的心病。身体健康的人也有烦恼,这烦恼病又往往最难治疗——想要找一个身体完全健康的人已经不易,若要找一个心中毫无烦恼的人只怕更要难上百倍。

因此,众生之所以为业障苦恼众生,可以说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是病;从地狱道到天道,没有一个不是病人。那么佛教认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疾病,怎样的方式治疗疾病呢?

(未完待续)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静瑛的头像静瑛
上一篇 2022年12月26日 下午10:32
下一篇 2022年12月26日 下午10: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