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老和尚:打坐一天的功德会在这个诱惑面前前功尽弃,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来源:正法清流 时间:2023-01-04 

净慧老和尚:打坐一天的功德会在这个诱惑面前前功尽弃,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第十三讲 在生活中落实上求下化的宗旨

(2008年12月24日晚)

各位道友:

学习佛法、修行用功,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事当前的时候,能够控制自己的心。这个心在迷失的时候,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境界、环境牵着鼻子走。各种环境概括起来不外乎苦、乐、不苦不乐三大类。由苦的环境引起的感受就是苦受,由乐的环境引起的感受就是乐受,由不苦不乐的环境引起的感受就是舍受(或者叫不苦不乐受)。我们整天面对的是这三种环境,我们内心经常生起的就是这三种感受。

在修行中怎么样对治、控制我们的内心呢?就是要在一事当前的时候,经常回光返照,保持自己的定力不受外在环境的干扰。所谓“干扰”,也就是这三个方面:乐的干扰、苦的干扰、不苦不乐的干扰。从我们凡夫的心态来讲,总是希望趋乐避苦。什么东西好就追求,什么东西不好就回避。这是人之常情,这也就是生死的根本。修道的人,就是要在凡夫的心态上反其道而行之。不被好环境所诱惑,好环境也是因缘所生法;不对坏环境产生回避、产生恐惧,因为坏的环境、苦的环境也是因缘所生法。在一切法上认识了缘生性空的道理,就能够正确面对各种环境。

我们不妨举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今年打七,厨房里典座师父、做饭的居士们很发心,在禅七期间,每隔一天晚上我们就能吃到一次包子,吃“放参”。放参者,就是点心,点点这颗饥饿的心而已。但是对于吃“放参”持什么样的态度,各人不一样。这也不是说我们现在才有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做小和尚的时候就听说,某某地方的“放参”特别好,某某地方养息香以后包子很大,某某地方的禅堂“放参”的麻油饭特别好。并且也形容说,禅堂的师父们在打七期间往往正餐不吃,或者吃点心,或者吃“放参”。过去禅堂里“放参”的包子很大,一个包子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这种小包子四个这样大。听说像那么大的包子,也有人要吃七八个、十几个。这些事已经传为笑谈,成为禅堂里的负面传闻。参什么呢?参“放参”。“放参”,实际上就是吃晚饭。

我们现在隔一天晚上有一餐包子做“放参”,据我初步了解,也有一定的诱惑力。当然,年轻人坐了一天下来,肚子有一点儿饿,这个时候吃三个两个包子我想也还是合情合理的。如果说要吃上十个八个,那就有点过分。那就是不是有一点贪心呢?对眼前这个味觉、好吃,产生了贪心,说明包子具有诱惑力。我们再想想还有几位晚上不吃的,我们在那里一口一个包子。还有的年轻人,他在禅堂里大步经行,完全不为外面这些财色名食睡所诱惑,这就是在锻炼定力、锻炼毅力,在美味面前顶得住诱惑。别的先不论,能够在这一件事上顶住诱惑,这就不容易。过午不食不是一天,也不是十天八天,而是长年如此,这就要有点毅力。年轻人有这种毅力,那起码就是道心在成长的一种表现,这就值得我们学习。所谓道风道风,看到修行好的人,我们就产生了仰慕的心,产生了学习效法的心,那就是所谓道风。

从一件生活小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外在的财色名食睡具有强烈的诱惑力。我们在诱惑力面前作不作得了主?作得了主,生死可了,菩提可成;作不了主,先就别夸口。一个包子这一关都透不过。我不是小气,怕你们吃多了包子,绝对没有那个意思。我是讲这件事情,讲我们的心态如何去面对外在的种种名闻利养的诱惑力。

净慧老和尚:打坐一天的功德会在这个诱惑面前前功尽弃,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我们面对外在的环境苦、乐、不苦不乐,内心生起苦、乐、舍是什么呢?就是贪嗔痴的另外一种说法。对好的东西起了贪心,那就是乐受;对坏的东西、不好的东西起了嗔心,那就是苦受;对不好不坏的环境起了愚痴心,那就是舍受。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在一笼包子面前,贪嗔痴这一关透不过,那还讲什么呢?!面对这一笼包子,以禅者的心态去面对,拿一个,斯斯文文地咽下去;觉得不够,再拿一个,斯斯文文地咽下去。

而且,在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生起惭愧心,念众生苦。因为饿鬼这一类众生,晚上正是他们活动的时间。他们在哪里呢?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吃包子的时候,我们没有给他们布施,他咽喉火起,生大嗔恨心。我们不懂得这个道理,结果就折了福报。你如果要在这个时候吃包子,就先拿一个包子,在韦驮殿外边念三遍三真言,念完了再吃。有人念咒一次,就能一粒遍十方,使河沙饿鬼都得到法味,获得饱满。所以放焰口要晚上放,晚上是饿鬼进食的时间。我们比丘晚上吃一点儿点心,要生大惭愧,不能嘻嘻哈哈,不能贪多,不能贪美味。因为贪多、贪美味、嘻嘻哈哈,就是折大福报,打坐一天的功夫、功德,就在包子的诱惑面前前功尽弃。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的话。你们可以翻开《焰口》看一看,翻开《蒙山施食》看一看,就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生活禅,禅生活。在生活中体现了禅,体现了佛法,体现了修行,那就是禅生活。比如说,包子来了,赶快拿一个盘子装一个,放在外边石头桌子上,自己默默地念诵真言。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佛法在利益众生,利益那些饿鬼。如果我们连这件事都想不到,首先是我的责任,没有告诉大家。所以我也背很大的因果。虽然我没有去吃包子,但是我没有把这个道理告诉你们,我的责任也很大。

修行要懂得在生活中修,这是一种最实在的修行。离开了生活,到哪里去修呢?就是在生活中时时忆念佛法僧三宝,想到十方法界,想到六道众生,想到三恶道的众生。我们时时刻刻知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就是修行。上求佛道,就是向四圣法界的声闻、缘觉、菩萨、佛来学习;下化众生,就是要向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来行教化布施。这就是修行。《毗尼日用》五十三个咒,咒咒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每一个咒子的偈语都是要“当愿众生”脱离苦海。我们往往一事当前,就把所学的东西忘记掉了,那修行怎么能够上得了路呢?所以奉劝两堂僧俗二众,都要知道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1)
静瑛的头像静瑛
上一篇 2023年1月5日 下午6:23
下一篇 2023年1月5日 下午6:3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