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弘愿之音 时间:2023-03-06
农历二月十五
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恭逢佛陀涅槃日
让我们聆听仁山法师的开示
感受佛陀的慈悲
重温最后的嘱咐
寻佛足迹 · 拘尸那罗
化缘于斯尽,功德无不满;
双树垂首泣,世尊大涅槃;
遥想昔时境,宛如在目前;
轮回犹漫漫,遗教度人天。
—仁山法师
娑罗双树间 佛陀入涅槃
经过四十九年的弘法之后,佛陀的身体渐渐地衰老了。在接受了最后一次供养后,佛陀示现微疾,提醒弟子们时刻不要忘记无常的迅速,应当精进修行,并告诉大众,自己即将进入大涅槃。这一年,佛陀八十岁。
一日,佛陀带着众弟子到了拘尸那罗城外。这里有两株娑罗树,中间绿草如茵,上下繁花似锦。佛陀命阿难在两棵树之间铺好卧具,然后头朝北面,右胁着席,叠足安卧。中夜之时,佛陀对众弟子说完了最后的遗教,便默然无声,安祥示寂。
若见佛性能断烦恼,
是则名为大般涅槃。
——《涅槃经》
涅槃是怎么回事?涅槃是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是处处圆满而又没有丝毫的烦恼。涅槃与生死无关。很多人认为佛陀离开世界,这叫涅槃。这是示现给凡夫看的。而对诸大菩萨来说,佛陀从未离开世界,佛陀也不曾来过这个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法身常住,不来不去。那么,佛陀这一次来是怎么回事呢?这不过是随缘现相而已。随这个世间、这个时段的因缘现这个相,来启发此时此地有缘的众生。
因此,佛在《无量寿经》上这样说明:“于此中下,而现灭度”。就是佛陀示现离开世间,这是为启发后世中下根性的众生。而涅槃本身是什么境界呢?涅槃是“常乐我净”的境界,“寂灭为乐”。如来世尊早已断尽烦恼。因此不存在还需要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获得永恒的安乐。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大般涅槃经》
“诸行”,就是世间一切在流动的现象。所谓“行”,就是行动,行走不固定。一切现象都是“诸行”。“无常”,就是没有固定的状态。不论是自己的身体还是外在,每个人、每棵树、一切万物、山河大地、我们自己所受用的一切,这个世间现有的种种差别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固定的。无常就是没有常态。
但是常人会被暂时的这种假象所欺骗,误以为这一切现象有个常态,于是就心生执着,还试图去控制和占有。因而产生无量的烦恼。这就是不明了宇宙的真相所造成的痛苦。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世尊以自己示现般涅槃来告诉每个弟子:不要认为有任何的现象是长久的,也包括佛陀以人的身份来到世间,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
——《大智度论》
佛陀本师对弟子们都是一再地提醒、吩咐,要以法为依止,佛陀涅槃之前特别交代:佛陀入涅槃了,以后你们要“自依止”。什么意思?你们要自己依法好好安住,不要以为佛陀不在人间了,我们就没有机会去回馈佛陀了。不是的。回馈佛陀的意思,就是把佛陀的教诲、佛所说的方法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有一天能够自觉觉他,乃至圆满觉悟,那是对佛陀本师最为殊胜的供养。
恒河之水
暗室明灯
佛陀入涅槃之前,还度了最后一位弟子——须跋陀罗。这位老人家120岁,他很惭愧地说:“像我这样这么丑陋,这么没文化,年龄这么大,领悟力这么不好的人,我还有资格成为佛陀您的弟子吗?我不像五比丘那么聪慧,我也没有像阿难尊者他们那么高贵的身份,现在世尊要入般涅槃,我还有机会吗?”
佛陀为他说法:“就像恒河的水,有富人喝了解渴,穷人喝了不解渴的道理吗?就像暗室的明灯,有地位高的人会看到光明,地位低的人就感受不到的道理吗?”须跋陀罗闻法欢喜,当下证阿罗汉果,随佛出家,成为佛陀最后的弟子。
这个故事也启发我们:任何一个生命都很可贵,因此不要自暴自弃。同样的,我们对待其他任何生命也不要轻慢。因为我们彼此的生命是平等的,我们互相之间就像一个互联网一样联系着。而更重要的,我们现在需要用种种的方法,依照佛陀的教诲来化解我们当下的烦恼。
内容恭录自仁山法师开示
祈 愿
佛光普照 举世康宁
人心安和 风调雨顺
一切众生 灭尽烦恼
度脱苦海 永获平安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