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普陀寺 时间:2023-04-08
有句成语叫做“自寻烦恼”,意思是自找本来不该有的烦闷苦恼。更有甚者,不是为当下烦恼,而是为未来、未知自寻烦恼。
比如,月底考试,但早在几周前就开始担心能不能考好,为此忧心不已。
比如,周一上班,但周日还没过完,就开始发愁下周的工作能不能顺利进行。
……
许多人总是习惯性预支明天的烦恼,妄想能提前解决未来的忧患,然而预支烦恼能够解决未来的问题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预支烦恼,就像是把自己封闭在虚拟的精神陷阱,又如愈挣扎愈收紧的绳索,束缚了自身的能动性,也造成了对自己心力的无端消耗。提前焦虑的下场往往是:既改变不了未来一定会到来的事实,又耗费了当下的精力,对于事情的进展并无利益。因此,我们需要具备对治这种困境的能力。
#01
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里就想什么;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对生活中的日常事务已经很熟悉,有些惯性动作,不须加以思考,所以在做事的时候,思绪早已跑到其他事情上,无法做到一心一意,这就产生了妄念。
所以做任何一件事,都应将心放在那件事情上,心为那件事在做,专注当下就不会起妄念。我们要训练自己,经常保持身体的动作和心的念头处在合一的状态。
#02
心口一致
譬如你在说话时,脑中又在想另外一件事,那可能会变得语无伦次,也将产生妄念。我们应该将心念收回来,在讲话以前,先考虑要说些什么,说话的过程中同样保持这样的思考。
心口一致必然知道自己要讲什么,表达出来的内容也是清清楚楚的。这是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动作、语言的行为最起码的修炼,如此就不容易做错事、说错话了。
#03
心眼一如
胡思乱想的人可从其眼神窥见,因为眼神飘忽不定,心中无主,不知看什么,表面上好像什么都看,事实上没有集中焦点的对象,更不明白自己的眼睛为什么要看,脑中的思想不断切换,所以眼神也似幽浮般地飘动。如此而行,思想必定无法集中和稳定。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要对自己的任何一个动作全部负责。做什么、说什么、看什么,心念都要同步。
当外在的境界扰乱你的时候,先试着把心念收回来。少一些妄想,加一点正念,则智能日增,可开慧眼。慧眼开了,必然是烦恼和困扰的消除。唯有心得稳定,才能减少烦恼。唯有练习身心合一、心口一致,心中的烦恼才能日减。
所以,要练习把心念专注到此刻,专注到眼前,只有好好地把握现在,很多事情才可能出现新的转机,不要提前预支明天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