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佛教建筑精选 时间:2023-04-17
“内卷”和“躺平”
是当下人们吐槽时
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
更尴尬的是
很多人“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
于是常常处在“内耗”中
这其实就是最现实的
轮回的样子
与其左右为难
不如选择更智慧通透的活法
“认真,但别太当真。”
人生无非借假修真
有人说:人生只有三件事情,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多数人的烦恼,往往来自于担心老天的事,操心别人的事,却不花心思在自己的事情上。
虽然,佛法并不认同存在能够主宰世界和众生命运的“主宰神”或“老天”,认为一切都依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发展变化,但上面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我们将关注重点回归自身,避免在无谓、甚至错误的地方使劲儿,越努力越痛苦。
其实,我们冥冥之中感觉到的,那个能够主宰人间旦夕祸福的“老天”,是我们往昔在无明、执著、烦恼推动下造作的“业”。
业,从属性上分有善的,有不善的,也有无记的。造作之后就形成“种子”,储存在第八阿赖耶识这个“超级大仓库”中。一旦外部辅助条件具足,因缘际会,业就像种子得到阳光、雨露滋养一般,发芽、感果。
善的业感得快乐的果报;不善的业感得痛苦的果报。于是,我们会尝到人生的各种苦、乐、忧、喜。可谓是“自作自受,无人可代”。
想想自己每天从早到晚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在无明、我执、贪嗔痴的指挥下一刻不停地进行着。那些播下的“种子”中,有多少是善的,又有多少是不善的?
何况,还有过去早已忘却的那些宿业,一旦因缘成熟,必定感果,细思极恐。因此,诸佛菩萨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我们当下正拥有的这个人身,短暂、脆弱,如轮回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风浪掀翻。但同时,人身对于修行来说,又是异常珍贵。
因为,人具有理性思维,有因缘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在佛法正见的指导下,能够重新审视人生,对不善的行为、业力进行忏悔、对治,乃至通过戒定慧的修行,破除无明、烦恼,斩断轮回之根,究竟离苦得乐。
对业因抉择,要认真
“认真,但别太当真。”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对于因果的抉择须认真,谨慎防护不善的身、语、意行为。
无论这件事情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有利的,还是不喜欢的、不擅长的、不利的,都应该带着正念、慈悲、利他、无所得的发心,尽心尽力去完成。
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中用的是什么心,更重要。因为,外在结果只是一时的,而内在的心念塑造着我们的习惯、性格、人格品质,最终决定命运走向。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虽然当下我们还没有菩萨那般的慈悲和智慧直接在因上抉择,但至少能认真思维当下选择会导致的结果和将要付出的代价,出于对自身生命的负责,弃恶从善。
对已报之果,别太当真
其次,“别太当真”指的是对已经招感的果报,无论好坏都不要太在意,看得过分实在。用世俗的话来说,就是既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也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当下遇顺境、乐事,那是曾经所造善业的结果,如果贪著,认为人生就应该如此顺利美满,那等逆境现前、风光不再,必定备受打击,难以承受。
当下遇到逆境、痛苦,那是曾经所造的不善业的结果。如果耿耿于怀,不仅反复受“第二支毒箭”之害,还会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中,错过当下能做的努力和可以把握的机遇。
同时,更须认识到,想要摆脱这种因无明不断造业、不断受报的生命状态,还得学习佛法智慧,证得诸法实相,才能真正超越这没完没了、头出头没的轮回苦海。
若能认识到此生最中要的事,是断除无明轮回,是解脱烦恼恶业,那么,生命的目标和意义就明确了。所谓的选择“躺”还是“卷”,也就成了一个伪命题。因为,只要还在轮回中,无论怎样,必定充满种种缺憾和不圆满。
所以,问题的关键
不是该“躺平”
还是继续坚持“卷”下去
而是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并且用正确的方法
踏踏实实地通过修行去达成
这样的苦,定然不会白吃
一路上会收获满满的
生命成长的喜悦和希望
愿大家领会
“认真,但别太当真”的真意
摆脱纠结模式
不躺不卷,轻装上阵
勇猛精进,直至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