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普陀寺 时间:2023-04-16
赵朴初先生说:不了解佛教文化,就不了解中国文化,可以说没有佛教文化,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汇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以下几个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源自佛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头头是道
“头头是道”原是禅语,指得是开悟以后的境界:心境融合,内外打成一片,乃至吃饭穿衣、挑水打柴、一举一动,开口闭口,无一事不与“妙道”冥合,所谓“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续传灯录》)。
古代诗人常用“头头是道”来形容通灵入妙的化境、禅趣。后亦用来形容语言、举动左右逢源,无一不合规矩。
泥牛入海
泥牛,即泥土所作之牛,俗称“春牛”。
泥牛入海一词,乃源于《景德传灯录》卷八:“洞山(良介)又问:‘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五灯会元·圆日禅师》说:“三脚驴儿跳上天,泥牛入海无踪迹。”后来用泥牛入海一词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一丝不挂
“一丝不挂”之“丝”有两解。一解为一绺衣饰,如《五灯会元》卷十二:“诸上座终日着衣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未曾挂着一缕丝。另一解为一根钓丝,如《五灯会元》卷十四:“僧问:‘一丝不着时如何?’ 师日:‘合同船子并头行。’ ”
意思是说,“一丝不着”便达到了船子和尚超脱的境界。船子和尚有诗偈云:“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可见“一丝不挂”本是禅语,譬喻超然洒脱,绝无患得患失的念头,丝毫不受尘俗牵挂,是很高的修持境界。后世把这个词用以泛指毫无牵挂。
随机应变
“随机”一词最早见于佛典,如“随机说法利群生”(《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适化无方,随机隐显”(《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一)等。
“机”皆指众生根机、根器、根性而言,以众生根机各别,必须随其根机,为彼说法,方能领解,各得其益。后多泛指随着时机或情况的变化,灵活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