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原佛 时间:2023-04-27
上期“甘露法语”
我们分享了蜀中大德
——惟贤长老
如何看待“人生问题”
他给当下的青年朋友
提供了一些人生指引
或探索的方向
当我们对人生感到迷茫
或遇到挫折想摆烂
可以从老法师的分享中
获得一些思考
从而了解“人”的智慧与能动性
惟贤长老的一生
是崇高而又坎坷的一生
从求学、遭受磨难到推动佛教发展
可谓孜孜不倦,百折不挠
是怎样的信念与精神
让他披荆斩棘
坚持走完学、修、弘、化的一生的呢?
记者:
您的人生经历是非常丰富的!在您的经历中,有很多常人难以遇到的坎坷。我们很想知道,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
惟贤法师:
谈到我的人生经历,是一言难尽的。我到现在85岁了,这一生经历坎坷、挫折很多,如何正视,如何面对呢?这一点,与我受儒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有关系。
我从六岁开始读书,读《四书》、《五经》,一直到12岁出家。出家以后,继续在王恩洋先生办的龟山书院读书。龟山书院里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非常广博,结合《四书》、《五经》,结合历史,结合佛学,有好几方面知识的结合。我的思想系统可以说在那时就打下了基础。
学儒学,就要学《礼经》,以礼对人,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中心就是仁爱。我在龟山读书的时候,关于“爱”的教育的书很多,这个爱不仅仅是爱人,还要能够爱生物,再结合读佛书,这个爱就发展成为悲心,能够爱一切生物,乃至不损坏一切植物,这就是源于佛陀的大悲心。佛教的比丘戒、菩萨戒都制定了这一条。在那时,我就养成走路时连蚂蚁也不踩,不伤害虫,不伤害一切雀鸟。
1936年,当时我16岁,考入太虚法师创办的汉藏教理学院。在汉藏教理学院的学习就更加广博,佛教大乘宗派的内容基本都具备。所开的佛学课程中,如三论宗、唯识法相宗、天台宗、密宗、俱舍宗的内容,都有老师专门讲,还有关于历史、戒律方面的课程,也都有专人讲。除此以外,当时的缙云山——太虚法师住的地方,成为佛教文化的中心。来访问的各界人士很多,包括文学界、政治界、经济界。太虚法师也请他们上讲台,给我们作报告,讲课,像马寅初、巴金、老舍、郭沫若、林语堂等很多知名人士,都来给我们讲课。这样一来,我们的知识面就扩大得多,见闻就更加广博。
当时的情况正好是抗战期间,许多人从上海避难到重庆。在大轰炸之下生存,有很多伤亡和牺牲,这就又激发了我的悲心,当然这是一种爱国的悲心,爱众生的悲心。当时,我们受了防护训练、救护训练,参加了救护团,从这些事情中就有体验,那就是忘我、无我的精神,这是在实际历练中得到的感受。当时,全国人民,包括僧众,都一心爱国,一心抗战。太虚法师提倡抗战,拥护抗战,在他的领导下,组织了防护团、救护队,他自己还亲自跑到东南亚国家宣传抗战,这些行动使大家很感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个爱国教育,也是大乘菩萨教育。我一生的行动就是以这些作为指导思想。
◎僧伽军事训练班:抗日战争时期,佛门泰斗太虚大师号召全国佛教徒行动起来,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1937年,太虚大师在重庆组织僧伽军事训练班,名为汉藏教理院防护训练队,分为救护班与防守班,成为僧伽救国的先声。1938年,救护队开始训练并分至全国各地参与救护。
1941年,我于汉藏教理学院毕业,到开县教书。白天要教书,接待各种宾客,早晚要行持,结合拜佛、礼佛,晚上读经到深夜,很多大部头的经我就是在这时读完的。有了这个实际经历,就进一步坚定了我的信仰,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光明的,要坚持走下去!
1954年,我蒙冤受屈,遭受了挫折,在监狱里26年多。尽管是在困难之中,但我的内心是静的,思想是达观的。佛法讲随缘过生活嘛!随缘过生活,随缘消旧业,不怨天,不尤人;能够存在一天,就保持一天的正念,念佛法,念众生,就把一切困难克服了,精神达观了!以精神来战胜一切,很安定!
从监狱里出来以后,又是二十多年,为了弘法利生的事情,在重庆可以说从未停止过。尽管后来宗教政策落实,但在一段时间里思想环境依旧紧张,我们与教界四众弟子团结起来,根据宗教政策,尽量去争取,重庆(佛教)才能有今天的现状,开放了130多个寺院,建立了佛学院,成立了佛学社、居士林,可以讲学,有佛法可闻,有佛法思想传播,还有一些自给自养的产业。
总的来讲,我的这一生经历坎坷、挫折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是苦难的、忙碌的,但就我内心深处来说,自得其乐,是不以为苦的,我的生活各方面是很淡泊的、不讲究的。
伟大的人能不惧困难
并非天生勇敢
而是找到了启发“智慧”的钥匙
以平和的心态,随缘消旧业
不怨天、不尤人
但也从不消极、躺平
而是保持正念,行持善法
读完老法师曾经的开示
是否心中苦乐翻腾
由衷感触?
将你的想法分享到留言区
让我们彼此鼓励
彼此支招
也愿大家在生活的坎坷里
能多一份勇气
保有乐观的精神
从佛法中汲取智慧能量
“有佛法,就有办法”
不是吗?
来源:文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