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时间:2023-05-12
天龙八部
释迦说法图 北魏 莫高窟251窟 前室北壁
看过金庸的武侠《天龙八部》
听说这名字来源于佛教
“天龙八部”到底是什么意思
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天龙八部是指
天众、阿修罗、龙族
迦楼罗、夜叉、乾闼婆
紧那罗、摩呼罗伽
这八类众生中
发愿护持正法久住
守护修行人的八种守护神
■ 八类守护神
佛教中的“天龙八部”(略称八部众),指天众、阿修罗、龙族、迦楼罗、夜叉、乾闼婆、紧那罗、摩呼罗伽这八类中,那些发愿护持佛法、守护世人、奖善惩恶的众生。其中尤以天众和龙族神通强大、威力勇猛,护持佛法相当给力,所以统称为“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 中唐 莫高窟第158窟
“天众”,指梵天、帝释天、四天王等天神,果报殊胜,光明清净。“阿修罗”,意译作非天、无端正等,阿修罗本性好斗,常与天人开战。“龙族”,指八大龙王等水族之主。“迦楼罗”,即金翅鸟,身形巨大,展开两翼竟有数百万里之大。“夜叉”,指能飞腾空中的鬼神。“乾闼婆”,是帝释天的音乐神,以香为食。“紧那罗”,与人相似却有角,所以又名“人非人”,又称天伎神、歌神。“摩睺罗迦”,即大蟒蛇,大蟒神。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这八类众生中都有受佛威德所化,常来听佛讲法,发愿护持佛法的。例如,《法华经》卷二〈譬喻品〉云:”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
六道轮回图 五代 莫高窟第390窟
天众
佛教宇宙观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有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六道众生,分布在三界之中。
天道众生就生活在色界和无色界里,他们福报极大,比欲界的生活优越得太多太多,寿命极长。天众欢喜赞叹佛事,常奏天乐,散天花,薰天香,飞行于虚空。其形象多披挂璎珞,飞于天空,故称为飞天。
散花天女 初唐 莫高窟322窟 西壁龛顶
但由于福报太大,无忧无虑,天人沉浸在欢乐中,根本体会不到轮回的痛苦和忧患,因而无法发起真正的出离心、精进地修学。
可是寿命再长、福报再大,终有衰竭之时。天众寿量竭尽时,会呈现五种衰败之相,称为“天人五衰”——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然后,会根据各自业力继续在六道中轮回。
天女 初唐 莫高窟第334窟
阿修罗
和天道众生差不多,阿修罗的福报也很大,骁勇善战,但却容易嫉妒嗔怒,其因不属于天部,所以也名“非天”。阿修罗中的男性样貌不端正,有多头多臂,或面如青黑色等,嗔心重,易怒;阿修罗女却极为美貌,痴念重。
阿修罗 莫高窟第249窟 西壁
因为一些扯不断理还乱的事,易怒的阿修罗与天道众生常常一言不和,就发动战争。虽然天众被动应战,但身形高大远超阿修罗,而且在受伤时涂上甘露即能恢复身体,所以战力更胜一筹。
战斗中,众多阿修罗从须弥山上滚落海中,情况惨烈,但这样的战斗却是屡败屡战,没有断绝。后来的人们,也常用“修罗场”来形容惨烈的战场,或在困境中拼死一战。
当然,阿修罗中也并不全是热衷于斗来斗去的,其中有些发愿拥护佛法,并且护持精进的修行者,就成了佛教的护法。
阿修罗 中唐 莫高窟第158窟
龙族
佛教中的“龙族”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不同,不仅仅指那种腾云驾雾的龙。
龙族也称“纳迦”,是“无形非人众生”的统称,主要是生活在水中的蛇形鬼类(或谓属畜生趣)的统称,它们没有固定形态,能随意变化身形、大小,隐身或显现,上天或入地,寿命极长,可达一劫之久。《增一阿含经》中说,龙仅凭意念,便能兴云致雨,是名不可思议。
龙族降雨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
但龙族普遍脾气大、性子急,忍耐力小,自制力弱。《分别业报经》中说,“修行大布施,急性多嗔怒,不依正忆念,后作大龙身”。说的就是那些修行上勇猛精进,获得一定神通境界,却又不修安忍、戒律,脾气暴烈的修行人,容易在轮回中投生龙族。
群龙之首,称为“龙王”或”龙神”。有一位叫做沙竭罗(意为海)的龙王,他的幼女八岁时来到灵鹫山,听释迦牟尼佛开示《妙法莲华经》后进献宝珠,即刻转为男身,腾空而起驾祥云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中,成正等觉,广为说法度众,这一罕见盛况,就被天龙八部所见证。
龙王礼佛 五代 莫高窟第36窟
虽然福报还不错,但龙族也有自己的忧患。再好的美食,入口也化成了蛤蟆,背上有逆鳞,小虫砂石生于其中,常疼痛难忍。而龙族最恐惧的则是天龙八部中的“迦楼罗”。
迦楼罗
有一种神奇的金翅巨鸟,被称为”迦楼罗“,意译羽毛美丽者,其双翅由众宝交织而成,躯体极大,两翅张开甚至有数百万里之大。就好比《逍遥游》中所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或许就与此有关。
迦楼罗的头、翼、爪、嘴长得像鹫,身体及四肢如人类,面白翼赤,身体金色。在佛像上方或壁画中,常出现迦楼罗的形象作为护法。
《长阿含经 · 世记经 · 龙鸟品》中描述,迦楼罗种族性格傲慢,脾气极大,“先本布施,心高凌虚,苦恼众生,心多嗔慢”。
金翅鸟斗毒龙 晚唐 莫高窟第9窟
它的头上有一颗凸起的如意珠,以摄龙为食,当它煽动巨翅,海水即时裂开,海底显现,龙宫裸露,龙族立即失去神通,现出原形、呆若木鸡,任其抓取食用,每天要吃一条龙及五百条小龙。
身强力壮时,它不怕龙族的毒素,但随着体内积聚的各种毒素越来越多,最终无法下咽,鸣叫声极为悲苦,几番上下翻飞挣扎后,飞到金刚轮山顶上毒发内焚而亡。肉身烧去后,只剩下一颗纯青琉璃心。
夜叉
“夜叉”也称“药叉”,属于鬼道众生,其中既有恶鬼,也有愿意守护正法的“善鬼”,其中首领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
《维摩诘经》中有记载“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在佛经中曾提到,不少夜叉受到佛的教化,转而发愿成为护法善神,他们的任务就成了“维护众生界”。
夜叉 中唐 莫高窟第158窟
例如《药师经》中载,宫毗罗、跋折罗等十二夜叉大将,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在药师佛前发愿,”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他们誓言护卫受持《药师经》的众生。
夜叉 中唐 莫高窟158窟(临摹)
乾闼婆
“乾闼婆”又名“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天道众生,是帝释天麾下专管奏乐演唱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郁的香气,而香气和音乐都是隐约缥缈,难以捉摸的。
“乾达婆”在梵语中有“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被称为“乾达婆城”。敦煌莫高窟中大量的飞天壁画形象中,那些手持鲜花、璎珞等供品的即是乾达婆。
手捧莲花供养的飞天 元 莫高窟第3窟
持璎珞的飞天 中唐 莫高窟158窟
紧那罗
紧那罗,是帝释天麾下的音乐神,头上有角,专司音乐。紧那罗有男身和女身之别,男身是马首人身的形象,女身端庄美丽。男性擅长于演奏,女性长于歌唱,不仅歌声优美动听,而且还会产生魔力。
和乾达婆一样,紧那罗也是天龙八部中比较为人熟悉的形象之一,莫高窟壁画的飞天中,手持各种乐器一边演奏一边飞行的,就是紧那罗。
反弹琵琶的紧那罗 中唐 莫高窟第112窟
摩呼罗伽
摩呼罗伽,是音译,也有称摩睺罗伽或摩睺罗迦的,指的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
在《首楞严经》中的解释是:“摩呼罗伽,此云地龙,亦云蟒神,腹行之类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聋呆无知,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脱彼伦类也。”
也就是说,摩呼罗伽属于地龙一类,原本是腹行类,但“由痴恚而感此身”,因毁戒、邪谄、多嗔、少布施、贪嗜酒肉、怠慢持戒,遂堕为鬼神;其体内多嗔虫啃食其身,痛苦异常。但反而因知苦而能发起离苦之心,通过修慈修慧,脱胎换骨。
摩呼罗伽 中唐 榆林窟 第25窟
金庸借用佛教中“天龙八部”的概念
在武侠小说里描写了各种人物
或许也是寓意芸芸众生
各有苦乐,因果自受
当世间有人精进修学并护持正法时
这些“天龙八部”也会前来拥护
但从乐享福报的天众
到深陷嗔恨的阿修罗
再看迦楼罗与龙族的互相伤害等等
也能给修行之人带来启示
无论是漫长寿命,还是朝生暮死
无论是富足享乐,还是诸苦逼身
放在无休止的轮回之中来看
哪有什么绝对的安全和喜乐
一切都会如梦幻泡影般转眼即逝
编辑 | 慧丁
图片 | 敦煌研究院、敦煌美术研究院等
责编 | 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