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州寒山寺 时间:2023-06-07
常随佛学
向佛学什么?
常,是恒常;随,是追随。“常随佛学”,则是向佛陀学习,以佛陀因地的修行为榜样,不断向成佛的目标靠拢直至最终成就。“常随佛学”有两个问题:一是向佛学什么?二是如何学?
常随佛学,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佛无量无边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浩瀚广大成佛法门。概括而言,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常随佛学”。
一、学佛的发心
发菩提心是成佛之因。菩提心就是觉悟心。觉什么?觉悟自己不生不灭的真心。“从初发心”,就是指我们要学佛最初的发心,发菩提心,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真正的发起菩提心。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上讲,有十种信心之相。
第一是亲近善友。能够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第二是供养诸佛。供养诸佛,修一切善法,法供养为最。
第三是修习善根。信仰三宝以后,要能够“众善奉行”。
第四是志求胜法。也就是说能够求证自性真如。
第五是心常柔和。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第六是遭苦能忍。因为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遇到苦的时候,遇到不顺的环境的时候,知道它都是生灭变异,都是虚幻的,所以逢苦不忧,因为他已经没有实执了。
第七是慈悲深厚。信真如体同故,慈悲深厚,利益众生。为什么能够慈悲深厚呢?因为他已经知道,我的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我要按这个来修;我的真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以一切众生,都是我真心内的众生,所以说度众生就是度自己;只有度众生,才能够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以同体大悲来帮助众生,所以慈悲深厚。
第八是深信平等。既信自性理具三宝,十界皆同此理,故常觉自他平等。也因为自己有自信了,信自己本具佛性了,有成佛的可能性了,所以也就能够有平等心对他,知道一切众生也都有佛性,能够透过相而见到性,所以有平等心,自他平等。
第九是爱乐大乘。
第十是求佛智慧。
二、学佛的智慧
有智慧就没有烦恼,有慈悲就没有冤家。能够有智慧,就能够不被外境所迷惑,就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就能够在一切外境万物上都见自本性。
三、学佛的行为
智慧开启自己的正见之眼以后,才能够明见佛陀所开示的解脱之道。进一步就要实践,就要付诸于行动,就要修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精进地以这种种的修行六度万行,来修积福慧二种资粮。
四、学佛的事业
成就自利利他,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自觉觉他的事业。
学佛的两种方式
一、依法学习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开示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可在其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并以佛陀开示的正见作为修行指南。
二、行佛所行
直接向佛菩萨学习。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因地的愿力和法门作为修学榜样,沿着佛菩萨走过的修行之路勇往直前。所以说,学佛决不仅仅是求佛菩萨保佑,更要落实在修学实践中。依法修行才能证得法性,最终成就佛果。
在学佛过程中,还可以寻找一位和自己最有缘的菩萨来学习。如文殊菩萨代表智慧,观音菩萨代表大悲,地藏王菩萨代表大愿,普贤菩萨代表大行……
每个人都可选择其中一位作为修行榜样,将他们的愿力转化为自己的愿力,以他们的品行调整自己的品行。
学佛,关键在于行佛所行,不能只是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和保佑。唯有将佛法落实到自身的心行改造中,才是名符其实的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