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佛教慧日 时间:2023-06-27
前几天,我看到上海复旦大学的哲学教授王德峰先生讲到,他说自己在初中后期的时候,有幸读到了《金刚经》。当他读到《金刚经》的时候,脑子一下乱掉了,因为《金刚经》中的“三句义”他理解不了了。
王德峰教授:《金刚经》中的“三句义”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德峰教授所说的《金刚经》中的“三句义”即“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的表述形式。他从初中开始接触《金刚经》,后来又读了哲学专业,经过几十年的人生思考后,他对于这个“三句义”,有了一些理解和感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当他来弘扬这些的时候,那真的是“真理之声如狮子之吼”啊!文殊菩萨手中所持的那把宝剑是理性之剑,佛教里的理是很特别的,这个理指的是般若智慧。这种般若智慧犹如理智的雷鸣震动着我们的愚痴,点亮着我们的黑暗。
“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这种智慧 ,给了我们人生宇宙的终极答案。真理是直接的,对真理的体悟在佛教里分为顿悟和渐悟,但无论顿悟还是渐悟,它都是直指人心的。就像神秀大师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也是指向光明的。渐悟还是顿悟,要看我们的资质,但在总的方向、方法论上,二者都是完美的。
所以,佛法带给我们的是终极的解脱。如果只有知识而没有智慧,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束缚。在工具学科上的精密研究,很多时候会带来一种危害——如果对其持有过分执着的态度,就会增加我执和法执。
《金刚经》
“三句义”讲的是什么?
“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这三句义,为什么王德峰教授有所感悟之后是那么激动?我们也常常听到,为什么我们不激动呢?因为,对于般若智慧的体悟,是需要很大福报的。否则,我们垫着脚尖也够不着的。没有相当大的福报,我们大脑的神经元、神经鞘,它是不会启动的。所以,我们要广集资粮、勤修福报、忏悔业障。业障清净了,福报具足了,然后再读《金刚经》,我们就开窍了。
“三句义”,这个佛所说的宇宙定论,在任何情景下对于任何事物都是普遍适用的。比如,一块石头,按照“三句义”来带入,即“佛说石头,即非石头,是名石头。”按照西方的科学思维,石头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然后会研究它是由什么组成的,会分析到它的分子、原子构成。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物也不空,人也不空。这样一味地认知实体、追寻实体只会增加我执,这就是轮回的模式,就是个陷阱。
而在佛的智慧眼里这块石头并不是实有的。佛法里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缘起性空,所以,佛告诉我们,“佛说石头,即非石头,是名石头”。
“佛说石头”,这第一句代表我们众生普遍所感受到的主观世界;而当我们深刻地去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事物的真相,就会认知到外在的客观世界,这即是第二句“即非石头”所蕴含的深意,“即非石头”是代表客观世界的;最后,从内到外,从生命到万事万物,乃至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在认知上都是远离有和无,非有非无的,这就是第三句“是名石头”所阐释的道理,这在佛教里叫中观,这是中观的智慧。“是名石头”的这个“是”,是“如是”的“是”,而这个“名”呢,它实际上也是通于俗谛和真谛的,在俗谛的角度,它是安立的名字。所以,这三句是从主观的认知讲到客观的认识论,最后再到对自我的超越。
不仅石头是这样,实际上当我们称任何一种物体的时候,都是如此。所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才是宇宙的真理呀!
佛讲解般若空性的智慧,用了二十二年,我们这里只是大致地概括一下。这些道理是非常甚深的,当我们能够按照佛法的智慧去这样观照的时候,就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解放,会让我们从固有的认知、我们的二元对立之中得到解脱。
顿悟“三句义”
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就会当下顿悟,我们的认知会得到极大的拓展,我们的智慧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开发。如果真明白了,我们整个人都会有反应的。当佛陀的这种智慧接引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明白这个宇宙定律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会承载着这个宇宙定律发生穿越。我们的我执会崩落、坍塌掉,我们的认知体系会崩塌掉。这就把我们从以往一贯的认知体系、那种我执的轮回模式当中拯救出来了。
当这种坍塌、这种湮灭发生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是具有全方位的感受的,从神经系统、肌肉,到我们的概念都是会有感受的。当我们真正了解的时候,是会有境界的。当这种感受现前的时候,说明我们真正知道佛在说什么了。当境界真发生的时候,我们还能保持着佛陀所讲的“三句义”——是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还保持着这个真理的时候,我们人是会发生穿越的。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才讲那句话,当这种穿越发生的时候,其人“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是人在这种境界面前如果不惊不怖不畏,那这个人“则为第一希有”啊。
所以,我们自己拿这个尺子量一下自己,我们对这个“三句义”有没有理解?我们的身心世界有没有这种感受?如果没有,甚至还觉得佛是在念绕口令,那我们就要小心了。我们现在能有机会学佛,这是我们莫大的福报,这不知道我们多少世修来的啊。如果还能懂得这个“三句义”,那是不得了的。
佛陀在《金刚经》里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所以,能够于“三句义”生信心,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啊。
而能够理解“三句义”的内涵,又能为他人讲解演说,其功德更是不可思议的,正如《金刚经》中所说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自身受持、读诵并为他人广说“三句义”这种般若空性的智慧,其人不仅功德无量,而且是能最终成就无上佛果的啊。
佛法修学的次第
在我们汉传佛教里,不管你懂不懂,师父都会给你讲到。我师父他就是这样的,师父念的三皈依,我们跟都不用跟的,跟也跟不了。大多数人是不知道师父在念啥的,我们就好好跪在那儿听就行了。师父就一个人念,从头念到尾。三皈依,这是三乘的基础,是小乘、大乘和佛乘的共同基础。师父就从三皈依开始念,然后念诸佛菩萨的圣号、大乘经典的名号,最后再念密咒。
在佛教的三乘教法里面,诸佛菩萨、历代祖师把佛法总集的一切都留传给我们了,我们在里面就像这几天我们栽的那些树一样,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活命。师父给我们土也培好了,水也拼命洒下了,下面就看我们自己的生命力了。
所以,我们要努力啊。首先,人天乘的教法我们先要修起来,要先学明白;然后,再修出离三界的内容,以出离三界为目标这叫小乘,能够修起小乘其实就已经不得了了。修小乘是可以让自己解脱的,如果自己能够成功出离三界,这也是很好的。但如果仅修学小乘,在轮回的苦海里只顾自己逃命,那我们对别人是没有什么益处的。所以,不修大乘,我们是没办法报答佛恩的。
所以,逃出三界之后还要转小向大,发大乘心。我们怎么样才能究竟地利乐众生?这要仰靠诸佛菩萨的威德。否则,我们是完成不了的。所以,三乘当中,还要有佛乘。小乘、大乘和佛乘的功德,在祖师大德的身上都是有所体现的,祖师大德们都是具有三乘功德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究竟圆满地自利利他,报佛恩德。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