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群法师 时间:2023-11-10
人生最大的误解
就是错认五蕴
读不懂自己的心
佛法自古就被称为心性之学,从这个角度说,修行就是修心。世间有各类心理学,如果给佛法做一个定义,我觉得它是属于解脱心理学。
关于心的认识,佛法有真妄两大体系。所谓真心,是让我们直下承担,认识自身本具的觉醒之心,即禅宗所说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妄心,是从认识现前的凡夫心开始修行。
佛法认为,有情的存在主要是心在主导,由不同心念决定我们的行为,进而决定命运。这就需要认识心念的组成。色、受、想、行、识五蕴就包括种种心和心所。从《阿含》到《阿毗达摩》,也是对人的心理加以分析并归类。
关于这个问题,唯识经典讲得尤为详细,将心分为八识五十一心所,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所以心不是单一的存在,不是只有一个心在表现不同作用。同时,每种心理都是缘起的存在。唯识的“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舌身七缘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印度各宗教普遍认为,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在主宰生命。但佛法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误解,就是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有了我执之后,就会有贪嗔痴,并由烦恼而造业、轮回,给生命带来无尽过患。
事实上,五蕴只是众缘和合而成,其中并没有所谓的“我”,有的只是四大和种种心理。通过对心的观察,可以使我们断除我执,通达涅槃。
心是我执生起的所依。从唯识的角度说,是因为第七识不能正确认识第八识,将此执以为“我”。从外道和世间凡夫来说,也是因为心对“我”产生了错误认知。所以心是我执生起的所依,同时,心又是我执所缘的对象。因为不能正确认识五蕴,由此产生我执。这就需要在智慧引导下,对心加以观察。
我们学习《阿含经》《阿毗达摩》及唯识论典,了解到心的多元性、缘起性、无常性、无我性,然后应带着这些正见观察心的活动。贪心生起,知道它生起了;贪心息灭,知道它息灭了;嗔心生起,知道它生起了;嗔心息灭,知道它息灭了。总之,要对心念保持高度觉察,对它的生起、息灭都能了了明知。
我们在观察中会发现,心念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刹那生灭,会增长也会变弱,会生起也会消失,其中并没有所谓的自性。这种观察需要以佛法智慧为前提,如果没有正见,可能会对心念的生灭作出错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