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弘法寺 时间:2024-05-26
古语所言:“心存善念,必有善行。” 善念是行善的源头,是心灵的净化之泉,只有内心充盈着善意,我们才能做出积极的善行。让我们深入探寻,善念和善行的力量,与天地相通,引领我们迈向幸福与光明。
有一个极其贫穷的人,他住得是破草屋,穿得是破衣服,冬不防寒,夏不遮羞,以乞讨为生,日子过得很艰苦。
但这个穷人有一个绝活儿——善解鸟语。麻雀、燕子、鸽子等等鸟叫,他都能听懂;鸟语花香的时节,他能美滋滋地用自己的口哨与鸟儿们交流。
当地有一家富商,在雇佣担货物的人,富商见他贫苦饥寒,但有一身好力气,就雇佣了他。
一天,商人带着他,担着沉重的货物去做买卖。走了很长时间,又值正午,主人渴了,来到一条清澈的河水边喝水。
这时,就听河边的柳树上传来一阵刺耳的鸟叫声,商人猛地一惊,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恐惧感,一哆嗦差点掉进河里,商人马上呼唤穷雇工。
这个雇工不但不以为然,反而笑起来,笑得主人莫名其妙,鸟儿见这个雇工只是冷笑,叽叽喳喳一阵便各自飞散了。
做完了买卖,获得了金银,回到家中,主人很高兴,便多赏了穷雇工工钱,并且很赞赏他的为人。想起路上那件事,主人问雇工道:“在路上我们都累了,我在河边饮水,突然听见刺耳的鸟叫,我大吃一惊,险些掉进河里,而你为什么在一边冷笑?”
他回答说:“那些鸟对我说:‘那主人身上装着许多珍贵的白玉珠,你可以杀了他而珍珠归你所有,你就不会那么贫苦。我们想吃他的肉,你快杀了他。’我听后,实在是笑那些鸟打错了算盘。为了吃你的肉,挑唆我杀掉你。我以冷笑回答它们,它们只好各处飞走了。”
主人倒吸一口凉气,又忙问:“那你为什么不杀我?河边无人,只有我们两个,而我身上确实有好多珍珠,价值连城,你杀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雇工回答道:“主人啊,我为什么如此贫穷,衣不蔽体,食不饱腹,均因为我前世贪人财物,计算别人家产,掠夺别人资财,贪得无厌才落得这般贫苦。如果今世我不痛改前非,不重新做人,再杀人取财,那么我受报应的日子还在后边,我什么时候才能脱此苦海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贪、嗔、痴三毒害人不浅。所以不知因果之时,贪得无厌;一旦知道了因果,我今日就是死也不愿做杀人贪财的事啊!”
主人听后更加信任和喜欢这个贫穷的人了。
佛家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世人讲“自作自受”。《易经》上也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行善源自向善之心而见诸一言一行之间;真心行善,当是无所挑拣、时时处处地动善念、讲善言、行善事。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小看那些微小的念头,它是我们日后成功的关键。小的善念如一颗嫩芽只有细心呵护,他日才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印顺大和尚开示:“一次很小的善,可以拯救众多的生命;但一次很小的恶,更可以毁了一个人最大的希望。所以,善源于本心,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习性。而恶,只是内心中的一念,贪婪、欲望酿造了它,最终会毁掉所有的希望。”
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这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拥有的胸怀。一个人只有拥有这样的胸怀,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