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时间:2024-06-16
放下,这两个字
大家听过无数次
但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既难,也不难
关键在于
转!变!观!念!
一杯水,有多重
在一堂哲学课上,教授对学生们说:“我们每天都面临挑战和障碍,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并塑造我们。
“但当压力悄悄蔓延时,却会让事情变得似乎不可能,甚至令我们瘫痪,阻止我们去做需要做的事情。”
接着他给自己倒了一杯水,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杯水有多重吗?”
大家踊跃发言,一位同学说200克,另一位说300克,还有说500克的……
此时,教授话锋一转:“这杯水到底有多重,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我拿了它多久。
“如果我拿一分钟,什么事都没有;如果我拿一个小时,我的手臂就会开始疼;如果我整天都拿着它,我的全身可能都会麻木无力。
“这杯水的重量没有任何改变,但是我拿得越久,就会觉得越重。
“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就像这杯水一样,稍微想一下,没有问题;再多想一下,就开始感觉痛了;如果整天想,你会感到无能为力,什么也做不了。”
同学们专注地听着,连连点头。
最后教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永远记住,放下杯子。”
放下执念,而非其他
很多人听到“放下”二字,会感到困惑和困难,“有些问题并不能因为放下而解决!” “我也想放,但XX不让!” “事情还在那里呀!”云云。
所以,问题来了,这个“杯子”究竟指的是什么?
如果“杯子”指代的是,让自己感到压力和烦恼的“事情”,那么放下就意味着,避而不谈,视而不见,装傻充愣。这的确是一种不太负责任的态度。
但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杯子并不是造成压力的根源,而是紧握杯子、不愿松开的手。同理,烦恼的来源其实并非事情,而是不愿放下、牢牢固守的“执念”,在让我们一直承受、积累着压力和痛苦。
只要心中有“执念”,别说爱恨情仇的纠葛,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让我们感到紧张、压抑、痛苦、身心俱疲。反之,如果心中没有执著,便可如圣者那样,宠辱不惊、随遇而安,生时安乐、死亦自在。
所以,谈放下的话题,第一个要转变的观念是,真正要放下的是心里的执念、设定和期待,而非放弃具体的事情、工作、责任。
放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
放下“执念”,不代表否定事情的存在,也不意味着逃避问题,放弃解决。
正如放下杯子,才能腾出手更好地做事,放松因执著而紧绷的心,才能更加专注、平和、客观、智慧地看待问题、审时度势,找到最佳方案,从容应对。
如果不放下,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也只是白白内耗,并不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什么实际帮助,反而可能因为积累的压力和情绪,影响了本该有的判断力、行动力,并让心变得扭曲。
所以,第二个要转变的观念,放下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以更专注、清醒的身心状态,面对问题、妥善解决。
善待自己,随缘自在
放下,其实是一种顿悟。优柔寡断的人常常思前想后,拿起来慢,放下也慢。倘若经历过一次重大变故,看开了、看淡了、看透了,自然也就放下了。
最后,我们会发现,其实世间的事没什么是不能放下的。当我们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时,哪怕再不舍、再牵挂、再不甘,不都得统统放下吗?
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前
何不早些觉悟
早些学会放下执念
早些享受随缘、智慧的自在人生
愿大家都能对自己好一点
及时放下、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