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弘法寺 时间:2024-06-18
唐代僧人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说:“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对待讨厌的人,最好的“报复”,便是过好自己的生活。远离负面情绪,学会善待自己,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才不负此生宝贵的时光。
有句话说:“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自己心间锄豆种菊。”
很多时候,看透不如看淡,看清不如看轻。这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修为。就像当年的苏轼,曾与章惇交好,后因政见和立场不同,导致两人渐行渐远。或是出于嫉妒,章惇三番两次撺掇圣意,致使苏轼接连被贬。
苏轼虽早已看清章惇的意图,但是他并没有揭穿,反而选择寄情山水,诗意生活。老子曾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人这一辈子,就应该像天空一样,涵蓄着光耀,也混同着尘垢,眼底容得下万物,心中容得下他人,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柔软心除挂碍。如此这般,生活才会不惊不扰。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投射。有时,你看不惯别人的根源在于自己的境界不够。
做人,最忌讳的就是用自己的尺度,去丈量别人生命的厚度;把别人的故事,放在自己的显微镜下审视。总是说别人坏处的人,永远都不能证明自己是好人。
社会就是一个大熔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一面。你对别人的百般注解,构不成万分之一的他。但暴露的恰恰是,一览无余的你自己。多一分将心比心,修养就上升一个高度;多一分换位思考,心胸就开拓一个宽度。少说感受,多看事实;少论是非,专注自己;放下成见,心存包容,如此才能放大格局,迈向真正的成熟。
印顺大和尚说:“如何来修心呢?其实心不需要修的,要做的只是改变,只是减少。改变和减少我们无始以来的妄想、执着和分别。“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就如同一面镜子,上面蒙上了许多灰尘,只有擦掉灰尘才能回归它光亮照人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