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灵隐寺 2024年07月18日
三界无安,众苦充满,不仅是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是这样,十方国土,除了佛国之外,也都差不多是同样的情形。然而,娑婆世界众生往往都是以苦为乐,不思出离。因此,佛陀在说四谛教法之时,以苦为首,使令众生能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具体来说,诸经论中谈及苦的,有二苦、三苦、四苦、五苦、八苦、十苦、百苦的区别。实则五浊恶世,无一非苦,其品类之多,非言语能够穷尽。三恶道暂且不说,只拿人道来说,我们人类在生、老、病、死四相迁变中所经历的,只一个生苦,就已经令人苦不堪言,更何况其他。
苦谛是四圣谛中的首要,在此就三苦、八苦加以说明,通过了解三苦、八苦,相信能够让我们认识到佛陀所说苦谛的内涵,并能够进一步生起知苦断集的心。
所谓三苦,是针对三受而言。一切众生在六道中,所受的境界,不出三类: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此三受悉皆是苦。具体来说,苦受如饥饿、贫病、寒暑等,心身受苦时则生苦,是为苦苦。乐受如富贵长寿、花好月圆等,乐境变坏时则生苦,是为坏苦。不苦不乐受,虽然无苦,然而在外四相迁流,在内诸想不断,是为行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只有行苦。
八苦则包括:一、生苦。在胎如处监牢,出胎如钻穴隙,是为生苦。二、老苦。眼昏耳聋,气虚体弱,是为老苦。三、病苦。四大不调,面黄肌瘦,是为病苦。四、死苦。疾痛丧生,水火殒命,是为死苦。五、爱别离苦。骨肉分离,魂牵梦萦,是为爱别离苦。六、怨憎会苦。恶眷败家,仇人见面,是为怨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名利爱乐,图谋不成,是为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舍报之后,复须受生,是为五阴炽盛苦。以上前七苦是果苦,后一苦是因苦。
八苦和三苦之间的关系,则生、怨憎会、求不得三苦皆为苦苦,爱别离苦为坏苦,五阴炽盛为行苦,老、病、死三苦通于苦苦及坏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