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专法师:疗愈受伤的内在小孩,当佛法遇上心理学——“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来源:印专法师 原佛 2024年08月28日

印专法师:疗愈受伤的内在小孩,当佛法遇上心理学——“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世说新语》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我已经和自己打交道很久了,宁愿作我。

纵使佛教般若类的经典,都在强调“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的道理,但这是从诸法究竟的实相义来说,而世俗谛上缘起法的种种假相,却不能忽略,故佛成道后,为登地的法身大士宣过《华严经》,又紧随其后为凡夫二乘众生开转四谛法轮。

作为欲界众生,从世俗谛讲,在苦乐参半的现实中,每个人都想让自己过得快乐自在一些。而令人感到幸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物质的享受、安逸的环境、温暖的家庭等等,但究其根本,这些都属外在。个体的人,只有靠自己强大的内心,才能真正实现“幸福自由”,因此,究其一生,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这世间的信心非常重要,这种信念的力量,几乎是支配幸福的原生动力。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可见信心对于增益修行人的善根,和健全普通人心智的重要性。站在心理学角度看,当我们感到不幸福的时候,会自体崩溃或者放弃自己,此时也许缺乏一个信念——确认自己是好的。这个信念崩塌了,我们的生活也殒殁了。

为什么呢?因为对于自己的肯定,就是对自己的爱和包容,这些信念可以创造现实——即佛教所讲“一切唯心造”,每个有情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它带来的言行举止创造的,因而,不同的信念描绘了不同的命运,由此可推,当没有人确认你的时候,你需要自己确认自己。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如果你确认了自己,那可能第一张就没有倒,如果你没有,可能第一张到最后一张就全部都倒了。

经常性的自我否定,会导致一个人的懦弱、自卑、意志不坚定,延伸到外在,就是学业和事业的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无力,遇到稍微大的挫折,甚至自暴自弃。

在普通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信念无处不在:对亲密关系的信任,对陌生人的信任,或者对爱和人性的善良的信任……

在《百法明门论》中,“信”,这个词是一种善心所,即诚信不疑。它的体性为“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于有真实功德和智慧的人,所开示的正理能够深信、且乐于闻持修习;这种信心,能让自己的心境转为清净平和,“如水精珠,能清浊水”,因为拥有信的力量,所以不容易被生活中听到的邪理,或历经的谬事所牽引。这种人的知见非常正确,心智成熟稳重,对自己有客观的认可与接纳,在任何关系中都不会被PUA,当然就能避免许多无谓的伤害。

认知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证预言”,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一个人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内心的预言行事,最后直到这个预言真实发生。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某件事是怎样的,就会倾向于找寻更多符合预期的讯息,不自觉地按照你的想法做出一些行动,最终导致事情真的发生,就比如说“我不行,我不够好”。但回过头来想想,其实很多时候,事情并没有发生,只是内心事先笃定了一种可能性,于是对另一种可能性的发生自动放弃了努力,比如“我可以,我很可爱”。

究其本质,看似来自外在的伤害,根源其实在于这个人的内心,有一种“不够自信、我不够好,所以不配拥有”的低存在感,对于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件事,他没有信心。这类“不喜欢做我”的人,日常生活表现出来,就是经常在内心世界中自我消耗,习惯性地坐着一动不动,一整天假想那些未发生的事情,或者揣测身边人微细的表情与眼神,更有甚者,他们的生活里还充斥着,来自父母或伴侣永无止境的挑剔打压,这属于精神暴力的一种——对人格简单粗暴的否定,比刀剑刺到身体上还要疼痛。长期生活在这种缺乏爱和抱持的环境,人会变得自闭孤僻冷漠敏感。这种人没有“宁做我”的勇气,他只是“不想做我”,他自动放弃了自我的成长与完善,把“自证预言”设定到最消极的一档。这种人的内心是千疮百孔的。

回过头来审视佛陀的经典,让我们认清一个真相:“外部世界是内部世界的建构。”无论如何,坚定的信念有利于个体更积极的去生活。真实的事情是什么,我优秀或者平庸,完美或者缺失,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在凡夫未成佛之前,所有的报身都是有漏不净的,一切的财富都挟裹着痛苦与不如意,每份关系都没有百分之百令人满足的,全部的认知都夹杂着俱生我执的虚妄错误,也即是说,宇宙的真实之相,我们永远不可能全部知道,除了正遍知的佛陀。

因此,我们只能在有限的信息里去形成尽量正确的认知,在世俗谛的现实生活中努力过得洒脱自在。在周围环境对自己没有更多的确认时,我们需要多确认自己一点点,“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个适用于所有的创伤疗愈,也是探索内心幸福宝藏的地图。

故《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谓实相,就是对自己的认可,看世界的乐观,接纳好的坏的,构建积极的自证预言,始终相信美好的存在,太阳东升西落,事物都在蓬勃发展,允许一切发生,并尽力去珍惜或者改善它。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三三两两的头像三三两两
上一篇 2024年8月30日 下午12:01
下一篇 2024年8月30日 下午12: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