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能现法界,法界即是五蕴

来源:祖道影 2024年10月12日

五蕴能现法界,法界即是五蕴

来源:《宗镜录》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觉王随顺世法曲徇机宜。欲显无相之门。先明有相之理。因方便而开真实。假有作而证无生。非称本怀。但施密意。于四俗谛中。立第二随事差别谛。说三科法门。谓蕴处界等。今欲会有归空。应当先立后破。须知窟穴。方可倾巢。只如五蕴初科。四大元始。以何为义。
答。蕴者。藏也。亦云五阴。阴者。覆也。即蕴藏妄种。覆蔽真心。杂集论云。蕴者。积聚义。又荷杂染担故名为蕴。如肩荷担。此约俗谛所释。若论真谛。无一法可聚。以各无自体。亦无作用。故楞伽经云。佛告大慧。当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学。彼真谛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竟。名相妄想分剂。自心现分剂。乃至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
释云。堪能妄想者。即计火大堪能成熟万物之性。断截色妄想者。即计可断截性为地大。四大既空。五蕴无主。是以先观色阴。从四大所造。展转相因而生。四大中既无主宰。谁能合集以成色乎。以此观之。色阴即空。色阴既空。四阴何有。善学真谛。第一净心。不住一相。则无四大可生。故知一切莫非真觉。则一觉一切觉。统括一心无不觉故。外法本无名相。所见分剂。皆唯心量。以般若照五蕴皆空。聚沫之色既虚。水泡之受何有。阳焰之想非实。芭蕉之行唯空。幻识倏尔无依。空大湛然不动。穷四大根本。性相尚无。则六根枝条。影响奚有。身见既不立。妄识又无从。唯一真心。神性独立。恒沙海藏。无量义门。该括指归。理穷于此。不出一念。人法俱空。
如持地经云。佛言。诸凡夫。于见闻觉知法中。计得识阴。贪着念有。是人贪着见闻觉知法。为识阴所缚。贵其所知。以心意识合系。故驰走往来。所谓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皆识阴所缚故。不能如实知识阴。识阴是虚妄不实。颠倒相应。因见闻觉知法起。此中无有实识者。若不能如是实观。或起善识。或起不善识。或起善不善识。是人常随识行。不知识所生处。不知识如实相。持世。诸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如是正观。知识阴从虚妄识起。所谓见闻觉知法中众因缘生。无法生法想故。贪着识阴。故知诸阴。不出一念法空之心。
所以永嘉集云。明识一念之中五阴者。谓历历分明。即是识阴。领纳在心。即是受阴。心缘此理。即是想阴。行用此理。即是行阴。污秽真性。即是色阴。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历历见此一念之中无有主宰。即人空慧。见如幻化。即法空慧。故最胜王经云。佛告善天女。五蕴能现法界。法界即是五蕴。
问。处以何为义。
答。论云。识生长门义。当知种子义。摄一切法差别义。亦是处义。
问。界以何为义。
答。是界分建立义。以内外中间。各对待立故。杂集论云。一切法种子义。谓依阿赖耶识中诸法种子。说名为界。界是因义。又能持自相义。又能持因果性义。又摄持一切法差别义。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三三两两的头像三三两两
上一篇 2024年10月12日 下午12:13
下一篇 2024年10月12日 下午2: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