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弘法寺 2024年11月04日
《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世尊在成佛前,广行菩萨道时,曾经在某一世中,与阿难尊者分别转生为金龙和白龙,一起生活在大海里。有一天,白龙无聊地对金龙说:“我们共同在海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海里的所有景观,我们都看遍啦!我俩一起上陆地去游玩,你说好不好?”
金龙告诫他:“你要知道,陆地上的人经常爱惹事生非,有不少恶习,招惹不得。我们就老老实实待在海中吧,别轻易上陆地了。”
白龙灵机一动说:“这没关系,我们可以化做小蛇。如果路上没人,我俩就在大道上行走,一旦遇到行人就在路边草丛里隐藏起来。别人不会发现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啦!”
“好吧!不过还是要谨慎一些!”最后,两条龙决定一起上陆地去游玩。
他们飞腾出海面,化做两条小蛇登上陆地,刚爬行了不远,便遇到了一条毒蛇。毒蛇看到两条小蛇之后,起了恶念,毒蛇吐出毒沫,想要加害他们。
两条化做小蛇的龙看到毒蛇的凶相,白龙大怒:“它以为他是谁啊?我可是高贵的龙呢!难道还怕它一条小小毒蛇吗?哼!看我把它除掉!”
金龙急忙制止同伴说:“你是有修养的神龙,应当赦免尘世的愚昧,要宽恕他们,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我们不是上岸前就约定好了吗?”
白龙听了只好接受,虽然内心仍然忿忿不平,但还是放弃了除掉那条毒蛇的念头。
金龙接着说:“古人常说‘贪欲为狂人,没有仁义心;嫉妒欲害爱,唯默忍为安。’贪心的人没有仁义心,嫉妒的人没有慈爱心,遇到这样的事情,只有隐忍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在回大海的路上,金龙继续跟白龙劝导:“我们化身为小蛇,如果刚刚和毒蛇硬碰硬,不管哪一方,都可能造成无法预期的伤害。一定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忍。忍那些不可忍之事,这是圣戒啊!”
“辱”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但从佛法的角度上来说,“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所以,忍辱的含义并不是“忍受侮辱”那么简单。
“忍辱”的根本含义是忍受各种侮辱恼害而不起嗔恨心,“不起嗔恨心”是忍辱与忍气吞声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一种智慧,后者则是怯懦。“忍气吞声”更像是把遇到的糟心事打碎往肚子里咽,怨气在肚子里“咆哮”,不断折磨身心,只是不敢外露罢了。
懂得“忍辱”的生命犹如劲松,一切“不如意”如过眼云烟,在风雨中能保持坚挺、不减其志。修习“忍辱”,是通过不断觉察自我、磨炼自我,使自己面对一切不如意境时,能够保持内心平静、不起嗔恨之心。
佛教修行者的最终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断烦恼。如果修行者对于外来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产生烦恼,这就没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佛教提出“忍辱”,为的是帮助众生从诸多烦恼中寻得解脱之道。
本焕长老开示:“我们成佛的事情,同社会上人才成功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坚忍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你要成为一个高级人才,要想做成一件好的事情,做成一件大的事情,一定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