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2024年11月06日
缘 起
““””
赵朴初居士曾示:
“语言是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吧!
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
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
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
都来自佛教语汇……
这虽是佛教文化海洋中的一滴
但由此可以看到佛教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关系
确实是悠久深厚,密不可分。”
为令大众亲近传统文化
上海玉佛禅寺开设“俗语佛源”系列
每期为大家还原那些
日常用语背后的佛学含义
俗语佛源(三)
““””
佛经中有诸多比喻
来描述世界虚幻不实,莫生贪执
如:阳炎、梦、镜中之影像,
海市蜃楼、水中月影、浮浪
虚空花(病眼昏花)等
智慧有识别、洞察事物的功用
就好像眼睛能分辨颜色一样
在佛教中有两种意义:
一指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客观世界)
是眼、耳、鼻、舌等六根展开活动的对象
又指学佛修行所达到的境地
在佛教中,“爱”是“贪欲”的别名
位列贪、嗔、痴“三毒”之首
有“爱”便有“嗔“
爱嗔相激,增长惑乱
因此,《楞伽经》卷三指出:
“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如是诸患,皆从爱起。”
佛教认为世俗的爱
只是虚妄、不净、自私的“贪爱”
只有断爱、离爱、割爱
才能兴起真实、清净、无私的慈悲
去普渡一切众生
“善”
是对信佛闻法而行善业者的美称
它有两种含义
一为宿生之善因
即现在能听闻佛法的人
必然在前世已经因为行善而种下善根
一为今生之善类
即泛指六道中一切有情众生
佛教认为众生的贫富寿夭及其处境
都是自己的“业力”造成的
不必怨天尤人
如《楞严经》云
“如是恶业,本自发明
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
自妄所招,还自来受。”
丛林中称为“老婆心”或“老婆禅”
老婆心切,动机未必错
而效果未必好
大慧禅师曾说:
“这一个,那一个,更一个
虽然苦口叮咛,却似树头风过。”
原作“匹马单枪”
禅宗提倡顿悟成佛
劝人不要依傍他人或拖泥带水
须直接把握自心,回光返照
便可见性成佛
就像勇士单骑上阵
须见分晓一样
源自《涅槃经》中的典故:
一个常年从事屠宰的屠夫
因为受完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
而在命终后成为北方天王毗沙门的儿子
“八戒”中的第一戒为“不杀生”
佛教认为杀生属于
应受地狱报应的最大恶业之一
放下屠刀就是不杀生
亦泛指不造一切恶业
不造一切恶业,就能得到种种福报
进而摆脱轮回,直至成佛
维摩诘大士说法时
有天女散花来试探大众道行
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
至弟子身上便不落
弟子使用种种神通后
花依然不落
天女告诉弟子们“并不是花落地
也不是花沾你,是你的心在沾花!”
旨在劝勉修行者对治分别心
道具不同于法器
指僧人个人日常所用之物
如三衣、坐具、便衫、钵
拂子、数珠、净瓶、戒刀等
法器则是指在法事活动中所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