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群法师 2024年11月25日
以净信之心
依法造像
是修皈依,也是修供养
我曾看到一尊麦积山石窟的释迦佛坐像,立刻就被摄受了。这尊圣像所呈现的安详和喜悦,正是佛经中经常描写的“举身微笑”,仿佛每个细胞都在微笑,都在无限的安详、无限的放松中。
如果作者没有相应的禅修经验,对佛菩萨的功德没有相应的体认,是很难表现出这种感觉的。后来才知道这尊像很著名,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微笑”。虽然他们对佛法未必了解,对佛陀的功德未必了解,但因为造像本身传达的神韵,同样能感受到这种精神力量。
关于如法造像,我觉得主要应该具备这样几点。
首先,发心纯正,不是为利益所造,而是为了供养圣像,为了让世人一睹圣颜。
其次,制造过程中具足清净心、虔诚心,倘能如此,造像过程就是修习皈依、修习供养的过程。
第三,符合尺度,依法而造,佛像的造型、比例、神态都要依据经典来理解,不可妄自揣度,胡乱发挥。
第四,赋予相应内涵。
塑造眼睛时,观想佛陀法眼成就的功德。塑造嘴巴时,观想佛陀音声成就的功德。我们塑造哪一尊圣像,就可将这位佛菩萨作为本尊来修习,忆念并观修他的无量功德,并在塑造过程中时时保持这种忆念和观修。
第五,具备相应神韵。
神韵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一种精神力量。佛菩萨的内心是无限的寂静,无限的开阔,形之于外,应为无所住的神态。而不是想着做什么,也不是专注地看着什么。我们凡夫才会想着做些什么,想着看些什么,这是有所住的表现。
而佛菩萨的神情是由无所住的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开阔,一种空旷,一种无限,一种寂静。这是佛菩萨具备的基本神韵,或者说,是佛菩萨的共性。除此而外,每位菩萨又有某些品行特征,如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地藏菩萨的勇猛担当等。
第六,如法装藏。
每尊像除了在塑造过程中要赋予相应内涵外,还要如法地装藏。比如观音菩萨,可装上与之相关的经典、咒语。观音菩萨是由因地的愿力不断修行而成就,包括他为众生开示的种种法门,共同组成了观音菩萨的内涵。在他的造像中,也应包含这些内容。
第七,如法开光。
若能符合以上七个条件,这一造像才是如法的。惟其如此,才能具备佛像应有的教化力量。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佛像如法与否,和是否具有艺术价值不同。因为我们造像是为修行服务的,不是当作艺术品欣赏的,所以在请到佛像后还应恭敬供养。
现在有种很不好的风气,流行把佛像当作装饰品,甚至有些佛教徒也是同样。我曾到过一个信徒开的茶馆,每间屋子都有佛像作为装饰,这里摆一个,那里摆一个,搞得不伦不类。把神圣的佛像装饰化,是对信仰的玷污,尤其对信徒来说,是要特别慎重的。
摘自《僧伽礼仪及塔像制造》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