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传喜法师 宁波慧日禅寺 2024年12月03日
part 01
“堵漏”
我们学佛之后,先要学会一个最主要的判定:什么是有漏的,什么是无漏的。这个明晰了之后,我们所有的修行,都是围绕着“堵漏”。
戒、定、慧实际上都是堵漏的,所以它们被称作“三无漏学”。
“戒”堵粗的漏。粗的漏,就好比湖底有一个大洞,湖里的水再多,也很快就漏没了。
“定”可以堵较为微细的漏。入定时,对思维的抉择已经变得比较微细了,所以禅定也被叫做思维修。
“慧”则是堵微微细的漏。我们的大脑在思维时,本身就会产生难以察觉的漏洞。
小乘戒是不管思维层面的,它重点在行为上。大乘戒则不仅规范行为,还能遮止思维上的过失。
但反过来说,小乘戒修得好,禅定就容易现前;禅定现前后,会自然产生更微细的戒,形成“定共戒”的功用;禅定修持得越甚深,就越能显发智慧;智慧显发后,就会自然地与道相应,不需要依于戒相就能守持戒律,产生“道共戒”的功用。这就是定和慧的向下兼容,三学之间的相互增上。
part 02
增长
从禅定学上来说,有世间禅定和出世间禅定、有为禅定和无为禅定。在中国,由达摩祖师传下来的禅宗被称为“祖师禅”,它更属于一种无为的、甚深的慧。
禅宗的见地是清净法身的见地,所以六祖大师说:“菩提作么长?”,清净法身的体,怎么会“长”呢?
清净法身的体是不增不减的,但依见地修行,积累的资粮是会增上的。
比如有的修行人就讲到,他说我最初开发这个见地的时候,可能只如黎明前的光,只是黑暗之上泛起了隐隐的鱼肚白;若干年之后所得到的见,就犹如日出时的光,让天地开始明亮;再到某个时候,他的见地或许就已如同旭日东升时的亮度了。
就像我们给佛像镀金,那“999金”刷一遍是淡淡的金色,刷两遍颜色就会变浓,之后再刷第三、四、五遍,那金色就是亮铮铮的。你说刷过这么多遍后,金的本质有不一样吗?没有,每一次都是“999金”,但每多上一遍,它呈现出的效果就是不一样的。
我们念佛也是这样,佛号还是一样,但第一次念的跟最后念的,对于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做一次功课,跟做一辈子功课,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念《金刚经》,第一遍可能都念不明白,但就像世间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什么也别想,就一直念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茅塞顿开、桶底脱落、大开圆解,那就不一样了。就算开了圆解之后,念一百遍跟念一千遍,也还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