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贤书 小四子记事 2024年12月20日
愿更多的人了解和体会到“离开头脑”的经验,了解到每年的12月21日是“世界冥想日”,停下匆忙的脚步……
联合国大会12月6日宣布,每年的12月21日为世界冥想日,别人发给我这个信息,我都有点不信,找朋友确认,然后再上联合国网站看,确实是真的。
在此之前,我请教了一些人关于冥想、正念的中英文翻译问题,自己也查了一点资料,再比对联合国网站上关于世界冥想日的中英文。
冥想,这个词对应的英文是meditation,而正念,对应的英文是mindfulness,这两个词是怎么演变过来的,依我的这点英文水平,就很难深入考证了。
在美国的语境里,约定俗成可以理解“冥想”侧重于方法,算是个动词,而“正念”则侧重于结果,更像是个名词。
但是,在汉语的语境里就非常的复杂,有更多的词,内观、静观、觉知、定慧等持等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出家人比较常用的是“止观”,但社会大众更习惯用“禅修”。
后来,我找“正念”这个词的由来,了解到,当时西方有一些来自东方的禅师用英文写作,他们的英文作品再翻译回汉语,就把Mindfulness翻译成“正念”。
我在很多经典里都找到了这个词,找啊找啊,忽然就想起来,我竟然每天都唱两次,早斋一次,午斋一次。我们汉传佛教的出家人每天早上和中午吃饭的时候,饭前都要唱诵,先敲一下磬,瞬间全场鸦雀无声,片刻,领唱的法师唱:“大众闻磬声各正~念……”
正念,这两个字不是念的,是唱的,很像京剧里的唱白,拖长了音。一听完、唱完这两个字,我们就会把六根往回收,然后继续唱后面的词,最后再干饭。
好搞笑,好惭愧,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十好几年,每天都唱、都听,还都记不住,还得翻经典里查。
联合国网站上关于世界冥想日的介绍文章,表述得很中道,容纳了不同文化对这个词的理解,概述了它的历史和定义,总的来说,联合国认可冥想对个人健康、情绪稳定、精神卫生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他人而言,能培养同理心、协作精神和共同使命感,从而提升集体福祉;对世界而言,有促进和平与团结的作用,并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看法:认可冥想特别是正念的重大益处,鼓励人们学习冥想以保持身心健康——
“冥想可成为一种强大的自我保健工具,为治疗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提供支持,尤其是在控制焦虑症状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念冥想,即使只有几分钟,也能帮助你获得平静和专注的感觉。”
在国内,很多人告诉我现在抑郁、焦虑等等已经很普遍了,乃至中小学生的心理都很成问题,数据很惊人。其实国外也差不多,有哈佛和美国的教授告诉我,美国虽然经济科技很发达,享有很好的物质生活,但是并不快乐。
在哈佛组织禅修营,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大家普遍都不快乐,内心更多的是感受到的各种压力和焦虑,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现代人类的特征是物质的发达和知识的丰富,但是,对物质和知识的追求并没有带来幸福和快乐。小时候我们物质和知识匮乏,但是却挺开心的,当然,我绝无否定知识和物质的意思,而是想说,在物质和知识之外,还有“离开意识”,或者说“离开头脑”这个经验,还有超越二元的经验。
这是真正有效的禅修或者说冥想、正念给我们带来的体会,中国的现代语境更喜欢用“回到当下”来表述,在“当下”的体悟中,时间是错觉,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压力、焦虑等等也都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同时”的显现;空间,也是个错觉,不是真实存在的;主观客观等等一切概念、定义,乃至头脑,也是个错觉,也是假的。
可以比喻为,我们在一个虚拟的游戏中,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严重的生不如死。
冥想和正念有助于我们退出这个辛苦而又让我们欲罢不能的游戏,当然,退出之前,冥想和正念中也有很多的内容和方法,让我们在游戏中不至于太辛苦,太疲惫,太绝望。
离开头脑的心,自由、无限、更有能力帮助我们创造更多更有趣的游戏,或者说物质和知识,乃至洞察和超越人类无可逃避的生死现象。
愿更多的人了解和体会到“离开头脑”的经验,了解到每年的12月21日是“世界冥想日”,停下匆忙的脚步,宛如一声引磬之后,收摄回六根,了解一下“回到当下”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