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弘法寺 2024年12月23日
佛教最根本的法则——缘起,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各种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万物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施恩与报恩两者之间亦是如此,与儒家思想注重上下层级的恩亲伦理相比,佛教更为强调横向层面的感恩与报恩。
曾经有一段时期,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每到夜晚时分,就会出现一种不寻常的声音。不过,隔一段时日后,这不寻常的声音消失了,却出现另一桩不寻常的事
一位小沙弥的身边经常跟着一只可爱的狐狸。一些初学的比丘对这件事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到精舍请问佛陀。
“佛陀!最近在竹园中,有位小沙弥的身旁常常跟随着一只小狐狸,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比丘们!那是因为狐狸受了伤,小沙弥不忍狐狸遭受其他动物的残害,于是把牠救回来,为牠疗伤,因此竹林外的哀鸣声也就消失了。”
佛陀接着说:“狐狸痊愈之后,舍不得离开小沙弥,而且为了感激沙弥的救命之恩,所以留下来,跟随在沙弥身旁。”
“佛陀!真是不可思议呀!狐狸也懂得感恩哪!”
“是啊!狐狸尚且懂得感恩,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知恩图报,真是禽兽不如。这样的人,不但人类要唾弃他,连动物也不喜欢亲近他,这种人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所以做人应该知恩报恩,而且要滴水之恩,涌泉以报,这才是富有的人。”
“佛陀!我们懂了,原来感恩的心正是人类最大的财富,能够带来和平与满足。佛陀!是不是这样呢?”
“比丘们!你们学习很有进步,你们都是心灵富有的人。”佛陀无限欣慰的赞许着。
远远的竹林尽头,小沙弥正在禅坐,而狐狸则在一旁静静的守护着……
《说文解字》将“恩”解释为“惠”。佛陀也教诫比丘,“知恩报恩。其有小恩尚报,终不忘失,况复大恩”“少恩加己,思欲大报”,要求在家弟子常怀感恩之心,尽力回报加之己身的恩惠。
谚语云:“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我们可以在社会生存,是众人的成就,观一餐饭,由垦植、收割、蹂治、舂磨、炊煮,中蒙受众生恩德,难以度量。因此,我们不仅要知恩,还要感恩、报恩。
感恩不仅是对提携与关心自己的长辈、上级,对平辈及晚辈的相助和照顾都要感恩,佛法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视一切男子为我父,一切女子为我母。如果能以报恩心来生活,定会充满感激,而不会有怨恨、失望、不服气等想法,人与人之间也更祥和喜乐。
本焕长老开示:“佛教里讲四种恩,甚为难报。哪四种呢?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佛经上说了:‘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发起心来,多做善事,多做孝敬父母师长的事情,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