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人在生死流转中要想积福德,最好是做这件事

来源:梦参老和尚 2025年01月02日

梦参老和尚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是校量功德、布施的功德。我们一般的布施是供养三宝,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有的虽然也布施了,功德感受一般;有的供养之后一生受福、受他供养的功德福德;有的十生;有的百生千生,功德辗转增胜。

是不是供养钱多少呢?不是的,而是在你的心,就是供养的诚心,看你在什么环境之下供养。你自己又很贫困,就是生活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供养三宝,虽然是一文钱——就是一块钱吧——比人家那一万块钱供养的功德还大、享受时间还长。

在《大智度论》里头讲,人在生死流转当中的时候,要想积福德,做最有利益的事,最好是布施供养,在供养当中校量功德。以地藏菩萨的智慧他是了解的,他所以要请佛,是使大家都能知道供养功德为什么不同,所感的果、受报为什么不同,这品经大意就是这样子。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在此土娑婆世界的众生供养的时候,为什么供养的物资不多,一生、十生还享受不了;有的当生供养当生享受;而且在享受功德的时候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就完了的,供养只感到一生受福;有的十生、百千生那个福利还在,是什么原因?“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地藏菩萨向佛请求说,在这个南阎浮提众生修福的时候,为什么不一样?供养的钱很多、供养的物资很多,有的一生就完了的;有的供养物资很少,十生百生还享受不完。

地藏菩萨这种问,佛就答复他、告诉他说了:我现在在这个忉利天宫,在这一个大会当中,我就跟你说说阎浮提在行布施的时候,比较说——“校量”就是比较说,为什么功德有轻有重。“汝当谛听”,你应当如理观察。“吾为汝说”,地藏菩萨请,佛就答应给他说。

我对这个事有怀疑,我很喜欢、很欣乐佛来跟我说。

佛就告诉地藏菩萨了,“南阎浮提”,这个国土、这个世界,有些个国王、或者国王的大臣、或者大富有的大长者、大刹利——是贵族、大婆罗门等。布施的因缘,就是说这些个人在这南阎浮提,有权位的国王、辅佐大臣,有地位、有权势,他们来布施贫下的人,没有钱的穷苦的人,或是残废人——就是“癃残喑哑”,耳朵听不见,六根不全,或者诸根不完具的人——这是大悲心,由是,这类人,对他们施舍时候福田就大。就是以最富贵、最富有施舍那个没有福的人、最卑下的人,最下的贫穷者,在这个布施当中,行为、语言、供养心的诚恳,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关系很大。

假使这些个大国王在他行布施的时候,他是以一个大慈大悲的心,同时尊重受施者,这个就很难了。对那个受施的人不轻视他,对众生布施就像供养佛一样,以尊敬心来供养;“亲手遍布施”,虽然你是国王,地位很高尚的,但是他不假别人去给,他亲手供养给他;或者不是自己亲手,叫他人去供养,同时他也“软言慰喻”,说的话非常柔和,态度看着不是很轻贱,尊重人家受施者,这个国王所获的福德就大了,就像施舍百千诸佛的功德一样的。以最尊贵施予那最贫贱、最下人,而且还能够使那个受施者心里很欢喜——不止钱,这里含着有法。

为什么这样说,“何以故”?“缘是国王等”,就是供养、布施众生的这个国王,他对那个贫穷下贱的人、六根不全的人,他发的是慈悲心,以大慈悲注重他的心。他不是轻视他们的心,是以慈悲心。慈悲心就是行菩萨道了,就是大慈大悲悯众生,所以这个福德智慧有此报应,有这个福德的报应。以此布施,“常得七宝具足”。这个国王不论在什么时候,这是布施之后一定要得报,这个报百千生中受用不完的。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三三两两的头像三三两两
上一篇 2025年1月3日 下午6:48
下一篇 2025年1月6日 下午3: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