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群法师 2025年01月07日
问:今天是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让我想起敦煌的一幅壁画,描绘了佛陀成道前的降魔过程。我们知道佛陀是圆满觉悟的人,而魔在我们看来有一些神话色彩,那么他降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魔?
答:佛经中说到四种魔。一是五蕴魔,指色受想行识五蕴,即我们当下的身心状态。在生命延续过程中,身心形成了种种串习,使我们不得自在。二是烦恼魔,指贪嗔痴引发的无量烦恼。三是死魔,我们本来可以用这个人身修行,一旦死亡降临,此生修行就会中断。四是天魔,指欲界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也是佛陀成道前所遭遇的魔。如果我们没有战胜欲望,摆脱烦恼,就会受制于此。同时也意味着,受制于天魔的掌控。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前,天魔率领他的三路大军赶来阻挠。首先以美色诱引,魔王麾下有很多魔女,花枝招展,极尽媚态,但佛陀不为所动。其次以权力蛊惑,魔王对佛陀说,只要放弃修行,就会让他成为世界之王,但佛陀毫无兴趣。接着以死亡威胁,魔王见软的不行,就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不离开,就对你不客气了。但佛陀依然没有被吓倒。
这些魔军也是我们修行中经常遇到的。对美色和权力的贪恋,使人沉沦;对死亡的焦虑,使人恐惧。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内心有相应的执著,才会里应外合,使人受困。否则,这些是干扰不了我们的。
佛陀之所以能战胜魔军,正是因为他已降伏内心的欲望和烦恼。无论魔军施展什么样的攻势,都无法对他产生丝毫影响。所以,降魔不仅是降伏外在的魔,更重要的是降伏心魔。
问:我们非常好奇,佛陀当年是用了什么方法,才能远离欲望和恐惧,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
答: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佛陀成道后,说法四十五年,开示无量法门,引导众生依此修行。可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佛陀自己是通过什么方式修行、悟道的。关于这个内容,《阿含经》有很多记载。
佛陀刚出家时,参访了当时印度的各种宗教,以惊人的毅力修习苦行和禅定,成就四禅八定。通过自身实践,他觉得这些方法并不究竟。所以他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观,这是开启智慧、解脱生死的关键。
佛陀通过观照发现,众生的轮回大体遵循十二个环节,分别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又称十二因缘。
以无明为本,导致我们产生各种行为。由此形成的业力,会推动我们投生,形成生命个体。再由眼根等认识世界的六个窗口,和外界产生接触,带来不同感受。如果此时没有智慧观照,会导致爱、取、有。进一步,则是生和老死。这是轮回的心理过程。如果看不清,我们就会顺着这些心理,一生又一生地随波逐流。生死无尽,轮回不休。
佛陀做了什么,才使生命逆流而上,出现转机?他看到,众生都有老死之苦,那么老死的根源是什么?是因为生,所谓有生无不死。生从哪里来?是因为有;有从哪里来?是因为取;取从哪里来?是因为爱……顺着生命延续的规律,佛陀逐一追溯,发现根源在于无明。然后在智慧观照下,照破无明,体证内在觉性。这就是佛陀悟道的方法。
问:佛陀是伟大的觉者,并把觉悟的方法告诉我们,对众生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佛弟子,对佛陀最好的纪念是什么?
答:我们纪念佛陀,不应该停留在宗教仪式上,更要开展认识佛陀的教育。因为佛陀是佛教的教主,是真理的发现者,佛法的阐述者。了解佛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修学并弘扬佛法,也有助于佛教的健康发展。
学佛所言,行佛所行,才是对佛陀最有意义的纪念。
摘自《认识佛陀,是最好的纪念》
作者:济群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