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有求之心,方得大彻大悟

来源:深圳弘法寺 2025年01月16日

放下有求之心,方得大彻大悟

人生中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什么,无求而自得,无为而成道。只有放下心中的执念和欲望,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和自在。

有一个修行人,双手捧着一束鲜花,以最虔诚的心供养佛。

佛陀一眼即看出他的来意,便问:“你今天来此供佛,是否心有所求?”

修行人就讲:“世尊,我只是个修道人,我什么都不求,我只是求道。”

佛陀就告诉他:“好!你既然是来求道,那就放下吧!”

于是,修行人就把花放下,双手合十。

佛陀又告诉他:“再放下!”

修行人觉得奇怪,于是,把两手也放下。佛陀又说:“还要放下!”

此时修行人不解地说:“世尊!花和手我都已放下,还有什么要放下的呢?”

佛陀说:“你有求的这念心也要‘放下’。”

修行人,当下大彻大悟。

放下有求之心,方得大彻大悟

成长过程中,我们似乎只知道在课业上努力学习,事业上汲汲营求,尤其身处竞争的社会中,藉由追求名利财富来肯定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心里只知求个什么、获得什么才不觉浪费生命,因此念头总在得失间起起伏伏,始终是“心往外看”,着于心外的尘境,终日忙忙碌碌,不能把心收回、反观觉照。

圆觉经云:“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顺境时就沉溺于五欲之中,不知感恩惜福;逆境来时又怨声叹气,身陷其中难以出离,累生累劫的习气染着使我们随业流转,如鱼游网、反反覆覆。

“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勇于面对自己的习气妄想,真的不容易。最后连有求的这念心也要放下,所谓“心不有处,妄缘无;妄缘无处,即菩提。”只有心不着相才能清净无染;通身放下才能大彻大悟。

本焕长老曾说过:“人的思想都是复杂的。每个念头,念念都不停,思想也不停,所以首先要思想安定。不安定是因为放不下,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三三两两的头像三三两两
上一篇 2025年1月17日 上午11:27
下一篇 2025年1月17日 上午11: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