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佛教慧日 2025年01月21日

每年有各种事件发生,每一事件的冲击力都很大。
这就知道,为什么佛陀在讲《无量寿经》时,先描述极乐世界的美好,而不开篇就说“五痛五烧”、娑婆世界的苦。
因为有了极乐世界的眼光,你会修行,那看这世界就都能超越;如果你开始担心轮回,被轮回的氛围裹挟,被轮回的冲击波创伤了心,就很难从这个阴影里走出来。
所以佛陀先带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当带着高维的视角再来看这个娑婆世界,虽然五痛五烧,但你不被它伤害了。

人们追求物质的发展,追求管理的技巧,乃至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规律。但对生命宇宙的真相,往往是忽略的。
世间人以数、物、化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数学奠定了庞大的基石,物理、化学就在此基础之上,而这个体系的高处,就是心理学、哲学以及宗教。但心理学往往就被认为难以量化了,因此整个世界的重点都在数理化上。至于宗教部分,即“道”的部分、高度统一的真理的世界,人们基本是忽略的,但这恰恰是这个体系的顶端。

但为什么每天是还疑疑惑惑、充满不确定感呢?因为我们对这个知识体系的认知是缺乏的。
我们遇到了佛教,但不一定知道在人类文明里,这属于哪一个阶梯。我们享受着数理化的成果,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超越它,不知道我们要研究的到底是什么。
这就造成我们自己也心存疑惑,一边在寺院里,一边总觉得心不死,还想尝试世间的生活。但尝试了,又确实觉得没味道,但他也讲不出道理来。

听经闻法就是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确佛教是涵盖世间所有学科的,并且它的重点在于“彼岸”,这是佛教与世间学科的不共之处。那我们就一心一意地听着佛陀的教导,把它学好。
世间的知识广博无垠,穷其一生也没有办法学尽,每一个领域都有它的困惑和未知数。即便是在佛教里,也有八万四千法门,想要门门精通也是不可能的。那我们主要还是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带着惭愧心好好念佛、忏悔业障,求佛接引我们带业往生。
所以印光大师说:“学佛而不欲做大通家,专心致志于净土法门,可谓宿有慧根。”
——三参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