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虽有无师智,自然智,而是常住真理,要假缘显

来源:祖道影 2025年02月20日

佛法虽有无师智,自然智,而是常住真理,要假缘显

问。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夫佛道正法。皆从缘生。故云心法四缘生。色法二缘起。若执不从缘生者。皆非正法。悉属外道自然邪见。且心之一法。若无第一因缘者。无有亲生现行果之义。则诸法不成立。若无第二等无间缘者。则无开导引后生义。无有相续。全成间断。若无第三所缘缘者。则心无所虑处。不能牵心用。心无所托。乃心境俱成断灭。若无第四增上缘者。虽具前三缘。若无增上。即成障碍。法亦不生。四缘具足。方成心法。若能明了世间因缘所生之法。方乃见无生之旨。以即生法达无生故。且生法尚不知正因。云何能了无生妙理。所以华严钞云。缘起深义。佛教所宗。自古诸德。多云。三教之宗。儒则宗于五常。道宗自然。佛宗因缘。然老子虽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似有因缘。而非正因缘。言道生一者。道即虚无自然故。
彼又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谓虚通曰道。即自然而然。是虽有因缘。亦成自然之义耳。佛法虽有无师智。自然智。而是常住真理。要假缘显。则亦因缘矣。故教说三世。修因契果。非无善因恶因故。楞伽经。大慧白佛。佛说常不思议。彼诸外道。亦有常不思议。何以异耶。佛言。彼诸外道。无有常不思议。以无因故。我说常不思议有因。因于内证。岂得同耶。是则真常。亦因缘显。净名经云。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法华经云。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又经云。一切诸法。因缘为本。中论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则真空中道。亦因缘矣。若尔。涅槃经云。我观诸行。悉皆无常。云何知耶。以因缘故。若一切法从缘生者。则知无常。是诸外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是故无常。则外道有因缘矣。释曰。此明外道在因缘内。执于缘相以为常住。是故。破之。言无常耳。今明教诠因缘妙理。具常无常。岂得同耶。况复宗者。从多分说。所以因缘是所宗。不应致疑。故知唯是一心缘起法门。以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终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所以本末相收。皆归宗镜。何者。内即是本。外即是末。以唯心义。则内收外。托境生心。则末亦收内。若以法性为本。法性融通。缘起相由。则尘包大身。毛容刹土。故合为一大缘起也。故知有智慧无多闻。有多闻无智慧。俱不达实相。闻慧具足。真见心原。
又经云。若欲学般若。应学一切法。以色无边故。般若无边。又经云。若欲了达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者。应当学般若。智论释云。不破四缘之义。唯破四缘之执。如水中之月。不破所见。只破所取。故知但有能取执情。则非幻而成幻法。若成无所得慧。则非幻尚自不生。执丧情虚。万法无咎。般若真性。何所滞乎。如大涅槃经云。菩萨善知诸缘。菩萨摩诃萨。不见色相。不见色缘。不见色体。不见色生。不见色灭。不见一相。不见异相。不见见者。不见相貌。不见受者。何以故。了因缘故。如色。一切法亦如是。又前十因四缘等义。是约法相宗说。略明行相。今依法性宗自在无碍法门。说明其体性。据华严法界缘起无尽宗。亦有因门六义。缘起十义。今且释因门六义者。
一空。有力。不待缘。是刹那灭义。由刹那灭故。即无自体。是空也。由此灭故。果法得生。是有力也。然此谢灭。非由缘。力故不待缘。二空。有力。待缘。是俱有义。由俱有故。方有即显。是不有。空义也。俱故能成有。是有力也。俱故非散。是待缘也。三空。无力。待缘。是待缘义。由无自性故。是空也。因不生缘生故。是无力也。
四有。有力。不待缘。是决定义。由自类不改故。是有义。然自不改而生果故。果有力义。然此不改。非由缘力。故不待缘。五有。有力。待缘。引自果义。由引现自果。是有义。虽得缘方生。然不生缘果。是有力义。即由此故。是待缘义。六有。无力。待缘。恒随转义。由随他。故无力。是故待缘。正因对缘。唯有三义。一因。有力。不待缘。全能生故。不杂缘力故。二因。有力。侍缘。相资发故。三因。无力。待缘。全不作故。用缘故。又由上三义。因中各有空有二义。二门各三。唯有六故。不增减也。何故不立第四句无力不待缘义者。以彼非因义。故不立。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三三两两的头像三三两两
上一篇 6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