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友,是患难与共,还是各自安好?

来源:深圳弘法寺 2025年02月20日

真正的朋友,是患难与共,还是各自安好?

在我们短暂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欺骗我们的,有帮助我们的。往往,我们要在受过骗,走错路后才会认清事情的真实面目。

在佛陀时代,曾是莫逆之交的两个人,相互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识”互称。

后来,其中一人因故触犯了刑法而被迫逃亡,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向好友求救。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对方不但不愿开门,反而问:“你是什么人?”

犯人说:“我是你的‘知识’,因为犯了罪无处躲藏,特来向你求助。”

对方隔门回答道:“虽然平时我们如同至亲,但危难时应当各自负责,不要影响、拖累对方。”

犯人听后非常伤心,心想:“平常与我享富贵,临难时却弃我不顾,这哪里是我的良师益友。要是我早一些看清他的真面目就好了,也不至于落得这个下场。”万般无奈之下,无处安身的他便往深山走去。

途中,犯人遇到一位善知识,但因有了一次交友不慎的教训,犯人起初对这位善知识并不信任,但心中着实苦闷于是便把自己的处境向他讲明了。没有想到,此人了解了状况后,竟然带犯人到他家里避难。

他对犯人说:“你我虽不相识,但我仍应送你到安全的地方。你不必为了那个朋友的事而伤心,其实当你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时,就会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说完,就带着珍宝,亲自驾车把犯人送到了另一个国家。

该国国王及长者们听闻此事,亦为犯人安置田宅、供给财宝,令他享福至命终。

佛陀听说这件事后,就以此譬喻,教导弟子:“罪犯好比人心,他的这位莫逆之交则如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色身,而途中帮助他的善知识则是三皈、五戒。凡夫众生平时执著、滋养四大假合的色身,供给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不虞匮乏,然而人有旦夕祸福,一旦无常降临,大限来时,还是可能堕到三涂恶道受苦。再者,罪犯幸好遇到善知识,不仅安全送他到他国安置,还有助缘供给所需,直至命终。这也是譬喻因布施持戒的功德,使其能至天界享福,住七宝宫殿、着天宝衣,吃百味佳肴,生活极乐无穷。因此,人生在世,不应贪着利养,应当少欲知足、布施持戒、修善积福,若只知滋养色身,则无所帮助,行者应当慎思。”

真正的朋友,是患难与共,还是各自安好?

在犯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是那位素不相识的善知识,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他脱离了困境,获得了新生。

在我们的修行道路上,善知识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就像是指路的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又像是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心,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提升自己的境界。

本焕长老也说:“人身难得,明师难求,特别是善知识更不易碰到,要善待每一个人。”

因此,我们要珍惜与善知识相遇的机会,虚心向他们学习,听从他们的教诲,才能在修行道路上少走弯路,早证菩提。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三三两两的头像三三两两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